全球矿业市场呈现四大特点 发展前景良好
铝需求增长可能超过8%
2011年11月06日 18:59 4948次浏览 来源: 网络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本网综合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虽然没有出现期望中加快复苏的现象,但仍保持温和复苏态势,充满变数与不确定性。与其他行业相比,矿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全球矿业市场持续向好。世界石油需求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增长,多家机构预测今年需求将高于往年。欧佩克石油产量逐月微升、俄罗斯有望创下年产5亿吨石油的新记录、美国石油产量反弹至近10年最高水平、煤炭需求继续回升、铁矿石需求逐年增加、铜、铝需求增长可能超过5%和8%、黄金(1755.30,-9.80,-0.56%)产量预计增长5%。发达国家围绕新兴材料资源进行战略布局,不断加大了对稀土、钴、铌、钽、铟、石墨等新兴技术型矿物原材料可供性的研究。
──国际矿产品价格高位波动。一些国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非常充裕,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今年1至4月原油(94.42,0.35,0.37%)价格快速上涨,进入5月以后大幅震荡。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由4月下旬的110美元/桶降到9月底的80美元/桶,降幅接近三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金、银、铂、钯等贵金属价格呈现剧烈震荡上扬之势,金、银、铂价格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高位记录,银价涨幅甚至超过了黄金。铁矿石以及铜、铅、锌、镍等金属价格普遍上涨后逐步下调。
──全球矿业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球矿业项目总投资比2009年增长21%,2009年比2008年增长14%,全球矿业已经走出低谷。2010年全球新登记100多个矿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达到112亿美元,仅次于2008年138亿美元的记录,恢复了2009年因金融危机削减的勘查投资,预计2011年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有望达到130-140亿美元,表明全球矿业正在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矿业公司加快兼并重组。今年上半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额达到7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达成1379笔交易,创下历史上并购活动最多的记录。并购活动仍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所主导,主要集中在煤、铁、铜、金、钾等矿产。中国在境外的矿业并购交易所占比重较小,并购交易额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下半年全球矿业并购有所放缓,7月份交易金额和交易量环比分别下降32%和19%,8月份继续下降25%和7%。全球矿业重心继续调整。矿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主要矿产品生产及市场份额都集中在全球少数几家公司。
多国呼吁,加强资源全球合理配置是共赢的选择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更加需要国际矿业界的同行们深化交流与合作来共度时艰,以积极行动加快找矿突破来提振信心。
出席会议的多国能源部长也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意向。澳大利亚资源能源旅游部长马丁·弗格森表示,澳大利亚在采矿业有独特的优势,也作出承诺和中国建立长期的采矿双边关系。中国在过去十年的增长的确是全球资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中国也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主要市场,而且也是铜、铝、锌和镍的主要商品的供应的需求市场。澳大利亚是全球采矿技术和采矿安全实践的领先的国家,希望和中国等国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中国一起分享澳大利亚在技术等方面的专长。双方的合作领域包括开发清洁煤炭技术等。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乔·欧利弗表示,加拿大的自然资源部以及现在加拿大采矿公司在一百多个国家都有运营,在加拿大之外我们有一千亿左右的总值,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是全球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加拿大也是全球最大的钾的生产国,第二大的油的生产国,以及铝、钴、镍、钛、锌的出口大国,而且有很大的出口潜力,随着采矿业的不断拓展,和技术、投资的提升,全球矿业的合作空间将更加广泛。
南非矿业部部长苏珊·萨班古表示,我们支持并且鼓励在南非进行投资探矿、找矿、开矿,政府将积极解决投资者的问题。政府将会积极响应国外公司在探矿和开矿方面的需求,深信在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以及绿色发展方面,还有在低碳以及绿色矿业方面,将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表示从三方面强化全球矿业资源务实合作:
第一,树立资源开发新理念。
第二,深化全球矿业务实合作。
第三,提升国际矿业科技合作水平。
责任编辑:yu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