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如何收藏
2011年10月24日 17:52 1088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色影
影像艺术市场源头
卡罗尔·凯尔斯1997年在《关于摄影收藏市场的调查报告》一文中,曾十分详细地报道了美国摄影收藏市场的变化和近况。文章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以摄影为媒介,使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艺术灵感的艺术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
确实,美国现在仍有少数不展示摄影作品的现代画廊。但如大都会画廊和杰伊·格尼现代艺术画廊等在纽约许多极有影响的画廊,他们的大多数展品均为摄影作品,美国其他城市也大同小异。
为什么呢?对于有眼光的收藏家来讲,摄影作品是目前最有活力、最实惠的艺术收藏品。
其实多年来,经济成功似乎故意躲避着大多数摄影艺术家——认为“摄影不是艺术”的陈旧观念一直困扰着摄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某些门类的摄影甚至到90年代初期。
尽管一些精明的收藏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藏19世纪和早期的现代摄影作品,并使其价位逐渐抬升,但对当代摄影作品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开始采用摄影媒体是艺术界转而重视摄影的部分原因。或许可以争辩,并非专业摄影画廊本身,而是更多博物馆和画廊开始展出摄影艺术家作品的时候,才改变了潮流的趋势。
斯蒂夫·伯洛夫在《收藏摄影作品的回报能有多高?》的文章中,对1987年到1997年间的美国摄影收藏与美国的股市投资进行了对比。他说,让我们这样讲,自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以来,美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十年“牛市”。假如你当时也在摄影图片市场进行了正确的投资,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甚至会超越股市。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