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台跳水”到“华丽转身” 中铝为何能快速走出危机
2011年10月11日 8:40 7545次浏览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铝资讯
坚持国际化和多元化,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中国是资源大国,但计算人均就变成了资源小国。如今全球经济竞争最为白热化的无疑是资源的竞争,中国企业如果不走出去,参与到全球资源的配置中去,不仅将输掉企业的前途,更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中铝公司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国际化发展道路。目前,中铝公司已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5个海外子公司或代表处。
“目前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为50%,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铁矿石则达到65%。无论是从国家经济安全出发,还是从中铝自身发展期望来看,走出去都是中铝的必然选择。”熊维平说。
在中铝国际化的道路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与力拓合作夭折一案。虽然与力拓的第二次注资没有成功,但在力拓收购案中,中铝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现了一个有原则、负责任、讲信用的形象,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了中铝国际化的决心。
正是坚持走国际化和多元化的道路,中铝公司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对国际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应对危机,完成转型升级。
改革要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
2001年中铝公司成立之初,总资产只有358亿元,10年后总资产达到3972亿元;营业收入也从成立之初的182亿元,增长到2010年末的1954亿元。中铝人总是自豪地说:“这相当于10年再造了10个中铝。”
这10年期间中铝一直没有停下改革的脚步,在国内外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改革已经成为中铝的一种常态。2001年“中国铝业”在纽约、香港上市,实现的是由传统管理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铝公司10年的“国际化”道路,实现的是“共和国长子”向“国际化的企业公民”的改革。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主营的铝业遭受价格滑铁卢之际,中铝公司实施了全方位深度结构调整,实现了单一铝业公司向综合性矿业集团的改革。面对比其他公司多出近十倍、甚至十几倍的人力成本的问题,中铝公司果断地开始了管理改革创新,实现了从冗官冗员向精简结构的改革。
正是这一路坚持不懈的改革,让中铝化危为机,不断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也让中铝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谷底,更为自信地奔向“建设最具成长性世界一流矿业公司”的新目标。
[1] [2]
责任编辑:lee、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