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挤压机建设悠着点
高铁与动车全面降速 交通用铝材需求降温
2011年09月15日 10:14 755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王祝堂
大型材产能形成过于集中
项目建设该悠着点
2001年,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台由80MN的水压机改造而成的95/80MN现代化油压机投产,并开始生产轨道车辆大型材,开了生产挤压交通运输装备中空薄壁大型材的先河。此前爱励铝业(天津)有限公司(当时名为柯鲁斯铝业有限公司)于1996年投产1台从意大利达涅利布莱德公司引进的50MN的正向单动挤压机,生产通用机械工业型材,也挤压一部分交通型材。
据目前在建和拟建的大挤压机项目匡算,到2012年为,中国将有24家企业拥有大挤压机(挤压力≥45MN),保有的大挤压机62台。其中45MN~60MN的25台,占40.32%;60MN~85MN的18台,占29.03%;90MN~125MN的(称100MN级)的17台,27.42%;150MN以上的2台,占3.23%。忠旺控股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2台225MN与1台300MN的超级重型铝挤压机,由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与上海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但要2013年以后才能投产。
这62台大挤压机占全球总数的50%强,它们中的92%以上都是在2001年以后建设的,其中有23台即37.1%是引进的。它们的总挤压力约5000MN,按笔者提出的挤压机生产能力匡算系数计算,大型材生产能力当在500kt/a以上,如果实际产量达不到300kt/a,全行业就会处于亏损状态,除少数企数有盈利外,大多数企业的大挤压生产线极有可能无利可图。
现在还有十几个企业在建大挤压机项目,到2015年还有18台大挤压机投产,到那时全国将拥有80台大挤压机,占全球总数的53%。大型材生产能力可达700kt/a,在15年的时间内形成这么大的生产能力,实在过于集中,平均每年达47kt/a,到哪儿去找市场呢?
到2020年,中国可拥有1.86万km高速铁路,约比2011年的增加10000km,平均每年增加约1110km。京沪高铁1318km,目标拥有CRH380A动车组100列,平均每列12辆铝合金车,共计1200辆,平均0.91辆/km,照此推算每年需增加约1000辆铝合金车,按每辆铝材采购量10t计算,每年需要的铝材量只不过10kt,其中85%为挤压型材,15%为其他铝材,如板材、箔材、管材、线材、锻件、铸压件、铸件等。
另外,全国还有37个城市在建地铁、高架城轨线、中低速磁悬浮线,除后者用的是全铝合金车辆外,其他用的车辆中,铝合金的只占1/3左右,全国城轨线路需要的铝合金车辆约250辆/年,需要铝材约8t/辆,每年约需铝材2kt。由以上的分析可见,轨道车辆铝材需求量仅12kt/a,如果再增加25%的不可预见量,总的需求也不会超过15kt/a。而大挤压机的生产能力却高达500kt/a,为实际需求量的30多倍。当然,这些大挤压机不会全用于挤压轨道车辆型材,还会生产其他工业型材与少量建筑型材、结构型材,但轨道车辆型材是其主导产品。
在此还必须提出的是:生产轨道车辆型材只需要100MN的挤压机就是够了,不需要125MN、150MN的,更不需要200MN与300MN的,它们可为超级锻压机提供坯料与生产某些量不大却很重要的产品。高铁及城市轨道线路建设是周期性的,到2020年前这段时间为建设高潮期,过了这段时间对铝合金车辆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铝合金车辆的使用期限长达30年。日本1964年在全世界率先开始高铁营运,1962年开始制造高铁铝合金车辆,至2011年3月为止,49年内共制造高铁车辆18580辆,平均每年379.2辆,其中2010年财政年度(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制造907辆,2009财政年度生产926辆,是最高产的一年,可是全国仅有1台97MN的大挤压机,在日本四会市的轻合金挤压开发公司(KOK),欧洲经济共同体只有3台100MN级的挤压机,都在德国,其中100MN的1台,90MN的2台。
由此看来,随着高铁与动车的全面降速,大挤机项目的建设是否该悠着点呢?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