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铝黄志香:企业在全球化时代难以独善其身

2011年09月05日 10:35 449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U4460P31T1D10429539F46DT20110904105110

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于2011年9月2日至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上图为美国铝业中国副总裁黄志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全球战略,它们从全球范围考虑公司的市场与资源分布,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把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和职能加以分散配置,实行综合一体化经营,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全球竞争优势。在实施全球战略过程中,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延伸对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担当,只有积极承担包括母国和经营所在国在内的全球责任,全球战略才能得到有效执行。本议题邀请美国铝业、西门子、巴斯夫等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一起分享推行全球战略与承担全球责任的经验。

  黄志香:谈到全球化,是把企业最核心的东西给大家展现出来。我想讲三点。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全球化的时代,这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大家已经深刻感受到了。这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以前可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单纯的双方贸易关系,就是很多公司之间,就是为了盈利,你赢我输,你多挣点,我少挣点。但是现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代,这个从全球经济危机就感受最明显,就是任何一方面的危机,绝对不只是危害一个企业,而是整个社会里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所以每一个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都要有一个全球化的眼光,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我觉得目前这个时代,不是双赢就够了,也不是三赢,更重要是共赢。因此在这个时代首先要强调全球化的战略,王教授把这个定位全球化的战略,把这个拿出来很重要。全球化战略对中国企业也好,外国企业也好,都是至关重要,因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后,也受到冲击,大家都质疑过去中国的发展模式有问题,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但是这个升级换代少不了全球化的战略实现,因为它要把这个从低端向高端转移,这时候很多时候要应用金融资本,要全球化的战略,这是中国下一阶段很重要的全球化战略的部分。
  对外国的跨国公司,很多时候也要寻找新的发展战略,因为这个并不是像以前,在中国建厂投资盈利,而是要考虑到中国新发展的战略,制定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因此我们美国铝业公司,在新的阶段,就是除了在向国内的一些投资搞好营运以外,还在关注和中国企业一起,帮助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这么一个过程。虽然美国铝业公司在中国已经是铝行业最大的外商企业,已经接近8亿美金,而且在秦皇岛的工厂,都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最先进的设备能够完全替代进口,除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关注新的全球化的时代,要采取一些具有全球化眼光的一些战略,具体说就是如何和中国企业一起,制定好大家能够共赢的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说起来,为什么和责任密切相关,对一个企业,以前说到企业责任,就是比较简单的,做一些公益事业啊,做一些善事,这是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现在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个就不是说,一时一事做一个善事能够解决的。我们首先觉得企业社会责任,应该从自身的商业运作上来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因此美国铝业公司,在这方面有幸在好几十年前就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几十年就制定了美国铝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比如说在2000年时候,制定了美铝可持续发展框架,针对当时的经济情况,制定了量化的指标,比如说全球的工厂,在2020年的时候,达到具体的,比如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多少,这方面我们有幸做到了,而且提前做到的。比如说2008年温室气体减少25%,但当年减少了36%。不仅要自己负责任,而且要和伙伴共同致力于怎么样使行业升级换代。对中国现阶段来讲,我们以前是世界工厂,所以跨国公司有责任帮助中国企业达到升级换代,因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换代才能制造出更多的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当然刚才王教授提到一点,这方面中国企业还要有参与全球战略共享的眼光,不只是看到国内的资源,不只是消耗国内的资源,同时要参与全球资源贡献,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这个是跨国公司也可以做很多工作的一方面。美国铝业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的合作已经很多年前就开始,从1986年的中锌,一直到今年年初,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和中国电力总公司签署75亿美金的合作框架协议,这些都不仅是限于中国的平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做多方位、全方位的合作。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是他自己原因还是不愿意,必须采取全球化的战略,而全球化的战略要和中国的企业密切相关,要和中国企业共同制定全球化的战略。美铝愿意在这方面和我们同行和全社会一起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