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整合憧憬复制稀土辉煌
2011年08月25日 9:25 4859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化学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力挺磷矿资源整合,继稀土、萤石之后,磷矿成为又一个受市场关注的资源品。”分析人士认为,磷矿整合的步伐将会加快,并体现出磷矿的稀缺性;而且,只有改变国内磷矿石价格低于国际水平的现状,才能避免放开出口之后国内磷资源的大量流失。更有市场人士憧憬,磷矿可能成为下一个稀土。
抢矿大战爆发
8月18日,兴发集团(600141)公告称,公司8月17日接到大股东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知,宜昌兴发集团已与宜昌市夷陵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由宜昌兴发集团以协议方式受让夷陵国资持有的湖北宜昌磷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同日,湖北宜化(000422)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北宜化肥业有限公司下属雷波县华瑞矿业有限公司拟增资6000万元,宜化肥业拟认缴其中的5400万元。增资完成后,华瑞矿业的注册资本由2000万元增加至8000万元,宜化肥业对华瑞矿业的持股比例由60.16%上升到82.54%。
两家公司均位于湖北磷矿资源最富有的地区宜昌,同时发布各自在磷矿资源整合方面进展的消息,背后的故事值得玩味。业内人士称,湖北是中国磷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整合主体应当是兴发和宜化两家,谁能获取更多的省内资源尚待观察,可以确定的是抢矿大战已经爆发。
触发市场对于湖北磷矿资源整合高度关注的是今年7月湖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磷矿高磷铁矿资源开发管理的意见》。文件在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设立省级磷矿规划区,将目前尚未设置矿业权的磷矿区及成矿远景区划为省级磷矿规划区。从2011年起,除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外,暂停省级磷矿规划区内所有矿种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
二是进一步压减磷矿开发主体和矿业权数量,逐步重组和关闭生产能力在15万吨/年以下的磷矿企业,使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和大型重点磷化工企业集中。
三是将磷矿列为湖北重要矿种,“十二五”期间,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依法有偿收回商业性投资的磷矿探矿权。
四是推进磷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有磷化工产业升级,支持精细磷化工产品开发,禁止新上低浓度磷肥项目和单纯生产黄磷的项目。
近年来,磷矿资源整合已经是湖北省的一项重点工作。2004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湖北省磷矿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加强磷矿资源的开发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磷矿资源,严格控制磷矿采矿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对磷矿开采规模实行总量控制。
2006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磷矿资源管理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磷矿资源整合,2007年底前,使全省磷矿矿山总数压减至110家左右,到2010年,全省磷矿石开采总量控制在1200万吨(折标)左右,矿山总数减少到80家以内。
湖北以外的地方也不平静。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的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北、贵州等地,云南、贵州的整合方案基本没有悬念,云南省磷矿资源的整合主体是云天化集团下属的云南磷化,贵州省磷矿资源的整合主体是贵州开磷和贵州瓮福。这两个省的磷矿资源整合走在前面,资源的集中度高于湖北。
但是,即便在这些划分好“势力范围”的地方,依然有外来者向里渗透。金正大(002470)8月23日公告称,公司与贵州省瓮安县政府签订有关协议书,拟投资59.6亿元建设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公司将充分利用贵州省瓮安县丰富的磷矿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化肥产业链的整合。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