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整合憧憬复制稀土辉煌
2011年08月25日 9:25 4861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从限采到整合
湖北省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磷矿高磷铁矿资源开发管理的意见》之后,市场最初的解读是限制开采。当时,中国化学矿业协会有关专家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继湖北之后,云南也可能出台相关“限采”措施,磷矿地区保护性开采或将在全国推开,国家颁布对磷矿保护性开采的政策也为期不远。
但限制开采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为磷矿资源整合做铺垫。《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今后资源整合将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矿肥、矿化结合为方向,多途径实现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整合。磷矿资源整合会逐渐向国有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集中,实行采选加工集中、一体化发展,没有磷矿资源支撑和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和兼并。
有关数据显示,经过近几年的整合,全国磷矿由2007年的414家减少到2009年的339家,3年减少75家,减少18%;大型矿山由2007年的10家增加到17家。
对于国家整合磷矿资源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磷矿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正在逐步走向枯竭。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限制磷矿石出口并大量进口。中国也逐步认识到磷矿资源的重要性。国土资源部已将磷矿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20个矿种之一,以配额形式限制出口。
中国表面上是一个磷矿富国,实际上却是一个磷矿穷国。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磷矿石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为41亿吨和100亿吨,分别占全球的27.14%和21.28%。但由于中国富矿少、贫矿多,平均品位仅17%。五氧化二磷大于30%的富矿仅占8.5%,不能直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矿高达90%以上。
业内人士称,中国磷矿不能直接利用的资源储量高达110亿吨,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磷肥生产国,每年消耗磷矿5000万吨以上,其结果是在整个磷矿开采行业,特别是中小磷矿企业,势必采用见效快的“采富弃贫”开发模式。而磷矿资源的整合,将有利于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据统计,中国磷矿品位大于30%的富矿仅为8.57亿吨,而每年采出的富矿占总开采量的60%以上;特别是经过四十余年的大规模的开采,剩余富矿仅能维持十多年开采,而每年损失的中低品位磷矿储量达1.5亿吨。
分析人士指出,国外对于中国限制黄磷出口的指责,有望推进国内对于磷矿资源的整合,因为磷矿整合将从源头减少磷矿的供应,使得磷矿和下游的磷化工产品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中国的磷资源将由于价格较低而大量流失。
今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裁决报告,称中国对9种原材料实行的出口限制措施不符合WTO规则和中国入世时的承诺,违规措施包括征收出口税、出口配额,以及出口许可证系统。这些原材料包括铝土、焦炭、萤石、镁、锰、硅铁、硅化碳、黄磷和锌等。
据了解,黄磷是高耗能高排放产品,每生产1吨黄磷要耗电14000千瓦时,同时产生2500-3000立方米的尾气。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掀起了一股黄磷建厂热,2004年前后中国黄磷产能由当初的80万吨扩大到近200万吨,达到世界总产能的80%。“十五”期间,中国黄磷以每年超过10万吨的出口量在国际市场独占鳌头。为减少磷资源的流失,2008年黄磷的出口关税一度达到120%的高点。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