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山西 煤炭大省转型跨越做大非煤产业

2011年06月29日 9:17 42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做大非煤产业,非煤产品漂洋过海叫响全世界
  山西因煤而兴,问题由煤而生。采煤在严重地破坏山西生态环境的同时,更让山西经济患上了“煤依赖”症:煤炭市场好,经济就一路上升,全线飘红;煤炭市场疲软,经济就停滞不前,甚至下滑。
  根治“煤依赖”症,最根本的办法是走多元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非煤产品。省长王君说,“山西不仅要做好"地下"这篇大文章,更要做好"地上"这篇大文章!”“做好"地上"这篇大文章,就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等非煤产业,让非煤产品形成品牌,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太原为中心,建设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山西大力发展非煤产业迈出的第一步。省长亲自抓,为装备制造业规划出美好前景:重点发展煤炭机械、汽车工业、铁路装备、新型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等五大战略性装备制造行业,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将超3000亿元。
  太重集团勇当排头兵。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厂有着光荣的历史,累计开发重大新产品800多项,创造了360多个全国第一,其中自主生产的TZ牌油膜轴承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同美国摩根公司、德国西马克公司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5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已出口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国企给力,民企也不甘落后。从一个不足百平方米的沿街小店发展成我国第一家民营卡车生产企业,山西大运集团创造了奇迹。据介绍,到2015年,集团卡车年产量将突破1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
  多元发展,山西还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文化产业。利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支持,投入60多亿元实施了大同、晋中、运城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等“七大强农工程”,重点建设了芮城县出口芦笋安全示范区、万荣县出口苹果安全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山西的芦笋、苹果、核桃、兔肉等特色产品走出国门,远销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目前世界上食品检疫准入最严格的国家。
  发展文化产业,山西从改革文化体制起步。目前,省直组建了出版传媒集团、演艺集团等六大文化企业集团,11个市119个县新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27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继舞剧《一把酸枣》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一炮走红后,吕梁市舞蹈艺术团又携《鼓舞飞翔》、《红灯笼》、《荷包情依依》等节目赴旧金山演出。去年全省有18个团、380多人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产业正冲出国门,迅速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