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终成钢

——记山东铝优秀共产党员潘志刚

2011年06月17日 15:13 45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2010年,面对金融危机“余震”造成的变化莫测的市场考验,众多企业生产经营红灯频闪,而山东铝业公司氯碱厂二电解车间却亮出了一份让人佩服的优异成绩:二期电解装置运转率达到99%,亚硫酸钠单耗、硫酸单耗、盐酸消耗、电解电耗等指标超越了国内同行业最先进企业……看着一组组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硬指标”,人们不得不佩服二电解车间的“当家人”--潘志刚管理有方。
  “钢,都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后炼出来的,所以才坚硬。”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潘志刚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钢的誓言。早在2008年氯碱厂二期装置开车之时,车间人员扩编至百人。许多人都担心:这样一支“杂牌军”该如何应对新线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流程长、指标多的挑战?可潘志刚依然信心满满地向分厂领导保证:一定能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出二电解车间的特色和风格。
  立下“军令状”的潘志刚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就是要如何转变和统一员工的思想。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形势任务教育,让每一米高员工都明白,企业就是员工依靠乘凉的“大树”,只有大树枝繁叶茂,员工才能“衣食无忧”。同时,他还把统一思想的切入点放在了党员身上,要求党员严格按照责任区域实施划片包干,进行各种传、帮、带活动,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另外,他还趁热打铁,接连实施强化车间内部管理,通过狠抓基础管理、强化党员带头作用、规范班组学习程序、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创新支部活动等“组合拳”,在较短时期内有效统一员工思想,形成合力,促进了车间基础管理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2010年下半年,二电解车间生产陷入低迷,一度被电解槽低负荷运行时槽电压高、电耗高等问题深深困扰。为此,潘志刚和车间技术人员多次进行技术“会诊”,那段日子里,岗位上的员工发现,潘主任常常在树脂塔前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经过反复的观察和摸索,潘志刚终于推断出:是由于一次盐水经过二期树脂塔精制后直接进入高位槽,难以精确控制进槽盐水温度,才导致槽电压波动较大。找准了问题,也就确立了工艺装备改造的突破口。于是,他们快速行动,在树脂塔与高位槽之间加装一组换热器,精确控制提高二次精制盐水进槽前温度,从而使电解槽低负荷运行时,槽电压控制在较低状态,大大降低电解槽低负荷运行电耗。经测试,进槽盐水加装换热器后,每台电解槽槽电压可降低40mv。
  当后来厂领导问及改造资金时,潘志刚嘿嘿一笑,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用过去拆迁换下来的旧换热器,对每片散热板片进行除垢、清理和疏通,然后重新组装使用, 5台电解槽年可节省费用10万元。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