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公司:微利时代的创新战略

2009年07月17日 8:56 73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一季度亏损近19亿,增持力拓失败,接踵而来的利空事件令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颇有些尴尬。这家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电解铝生产商,在其实现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战略目标的征途上,突遇寒流。更为不妙的是,世界铝业的严冬已然到来,金融危机下铝业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微利时代中铝该如何自处?
  好在中铝早已做好了自力更生的准备,多年苦练的自主创新本领,让中铝有底气从容应对微利时代更为残酷的竞争。
  2009年6月1日,中铝副总经理敖宏对记者表示,至今仍让世界众多跨国铝业公司和专业科研机构无法破解的“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难题”,已被中铝成功破解。此举将促使中铝的电解铝生产成本大幅降低5%左右,每年公司效益将增加26亿元左右,从而为公司战略调整铺平道路。
  敖宏告诉记者:“未来很长时间内电解铝市场会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在这种微利时代,中铝将准备过2-3年的苦日子。为此,中铝今后在铝板块的发展重点将是调整优化,节能增效,以科技创新促科学发展,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攻克世界铝业节能难题
  今年5月底,中国工程院张国成、邱定蕃等院士、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钮因健以及我国铝工业著名专家姚世焕,怀着极其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来到中铝。他们将对中铝新研发的“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进行现场鉴定。多年来,该技术一直被世界铝工业技术界公认为前沿的重大铝电解节能技术。如若成功,中国将在铝电解节能技术方面领先世界。
  经过现场鉴定,院士和专家们认为:该技术是支撑我国铝工业科学发展的革命性重大关键技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节能铝电解技术,整体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对实现我国乃至世界铝工业的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
  参与此项技术研发的中铝首席工程师刘风琴告诉记者:“为攻克这项技术,中铝组建了一支研发、设计、生产科技精英通力合作的强大研发团队,由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中铝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了6年,可谓集全公司之力。我们从实验室试验做起,完成了4000A新型结构电解槽扩大试验和160kA工业试验,先后攻克了阴极的制备,电解槽结构设计、在线控制和运行工艺,最终在世界上首次开发成功160kA级新型结构电解槽”。
  刘风琴眉宇间难掩兴奋之色:“这种电解槽可成功实现铝液的流动及汇集。新型结构槽阴极表面实现了零铝水平高效率运行,大幅度降低了极距和槽电压,其电解过程受磁场影响较小,降低了电解槽磁场设计难度”。
  最为关键的是,“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可以将铝电解过程的电能利用率提高5%-7%,直流电耗低于12000千瓦时,吨铝节电1300千瓦时以上”,敖宏告诉记者,“若全面推广应用,中铝年节电量可达52亿千瓦时,全国铝电解工业每年可节电175亿千瓦时,节能效益十分显著”。
  记者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2008年中国电解铝产量达到135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而中铝的电解铝产量达到400万吨。由于电力成本占了中国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高昂的电价削弱了中国电解铝生产商的竞争力。
  敖宏表示,目前国内吨电解铝耗电平均高达13500千瓦时以上,按照国内平均0.5元/千瓦时测算,中铝每年仅此一项就可以增加26亿元左右的利润,而按照当前电解铝13000元/吨的生产成本,此项技术将使成本降低5%左右。
  此外,新型结构电解槽还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敖宏说:“该技术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阳极效应,基本不排放强温室气体多氟化碳。如果全面推广应用该技术,中铝公司可实现年减排等效温室气体400万吨,全国铝电解工业年减排等效温室气体可达1300万吨以上”。
  值得强调的是,该技术具有普适性,推广起来并无难度。刘风琴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只要在旧有的设备上进行改造即可,每台电解槽只需要耗费2万元左右的成本,而且投入的成本将很快收回,“与新技术带来的效益相比,技术改造成本显得非常低”。
  目前,中铝正在不同级别的电解槽上对该技术进行全面实验。她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面实验将结束,然后将制订技术推广的时间表,争取一到两年内全面推广应用该技术。
  敖宏表示,在微利时代,世界电解铝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中铝将通过开发和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