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下降 有色金属工业大省产量负增长
2011年05月25日 14:25 14260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铝资讯
问 题: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粗放式扩张亟待改变
我国是有色金属产量第一大国,去年10种主要品种产量3135万吨,继续稳坐世界产量与消费量第一的宝座。但是与此同时,世界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控制在少数国家手里,大部分有色金属价格操纵在几家寡头手里,大部分利润留在少数跨国企业手里,大部分技术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这种粗放式扩张、作为资源大国反而受制于人的局面,亟待得到改变。
产供需用结构不匹配 部分品种产能过剩,但应用开发还不够;中低端产品充足,但高端产品研发还不够;市场竞争主体充足,但产业整合还不够。大飞机、高速列车项目用到的高精度铝材等关键材料,还需要进口。铝合金材料有三四千个牌号,我们只能生产四五百个。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少数企业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
节能减排压力增大 有色金属是能源消耗大户,2009年消耗标准煤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5.16%,仅电解铝耗电就占全国总耗电量6.38%,在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压力下,有色工业进一步发展面临很大挑战。近年来,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我国能源资源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压力增加,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这些将对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产生明显影响。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一方面是资源的争夺,中资企业国际兼并频繁受阻、有色金属贸易摩擦升级、价格大幅波动、我国稀土新政引起一系列外交纠纷;另一方面是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我国冶炼、采选领域的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应用、加工和装备制造技术还有较大差距。去年我国限制稀土出口之后,欧美国家立即着手研发用高分子、生物等新型功能材料取代稀土。
行业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有色金属行业管理体制比较分散,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全行业一致对外、抱团取暖的合作机制,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的促进机制,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机制,上游和下游企业、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激励、有约束的地质勘探机制等重要机制尚未充分建立。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