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铁路建设基金推高煤价
2011年05月19日 8:49 3858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行至五月,浙江、湖南、广东、江西、重庆、贵州等地均不同程度的呈现用电紧张态势,而煤炭铁路运力紧张及物流费用的高企再次走入公众的视野,而关于取消“煤炭铁路建设基金”的呼声,再度在煤炭业内响起。
“铁路部门对我们收取的铁路建设基金,如果从长治这边运到秦皇岛港,需要收取近25元/吨;如果是从陕西榆林,则要超过30元/吨。”5月18日,山西五大煤企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铁路建设基金存在多年,为煤企沉重负担,故此应该取消。
财政部网站显示,2010年铁路建设基金收入616.92亿元,预计2011年铁路建设基金收入648亿元。
根据测算,煤企贡献率超过40%,也就是今年煤炭铁路建设基金将超250亿元。
事实上,早在2008、2009年的两会中,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缪协兴、山西省政协委员等多位人士就上交提案,建议取消煤炭铁路建设基金。
“铁路建设基金应该取消,拿煤企的钱去建设铁路且没有任何回报,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划。”煤炭专家黄腾认为,过去三年,高铁建设突飞猛进,但煤炭运输通道仅有晋中南铁路出海大通道等少数货运铁路在建,“这道短板一直没能得到弥补”。
铁路建设基金从1991年3月1日开始收取。该基金是经国家批准征收的、专门用于铁路建设的政府性基金,主要用于国家计划内的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以及与建设有关的支出。
“铁路部门方面的收费太多了,除了给火车站的站台费、点装费等等,还有铁路建设基金,关键是这个基金煤企没有监管和使用的权利。”黄腾表示,如果说铁路建设基金在计划经济年代起的作用是加强铁路建设,那么现在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这一原则已不适用。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认为,铁路运输部门与货主之间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货运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但“目前货主不仅要向铁路运输部门交纳运输费用,而且还要交纳巨额的建设基金,却得不到任何产权收益”,实质上是将其他行业的收益无偿向铁路运输部门转移,形成了行业间的不平等竞争,有悖市场经济原则。
据记者了解,原本铁路建设基金于2006年执行到期,但后于2007年再度延长其收取期限。而从1991年3月至2006年底,铁路建设基金累计征收额达5469.28亿元。2004-2006年,税后铁路建设基金分别为421.17亿元、447.00亿元和467.13亿元。
铁路建设基金政策自从其开始征收的第一天,这种“税”非税,“价”非价的行政性收费,就受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很多货运大户的反对。
缪协兴说,中国煤炭运输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等省区,每年煤炭调出量相当于当年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5%左右,这些主要的煤炭由于深居内陆,离港口较远,交纳的铁路建设基金比全国其它地区平均高2倍。
前述煤企人士表示,煤炭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物流费用占据50%以上。“其中关键一点是运力不够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如果运力充足,那么煤炭的价格就会降下来。”
据了解,铁路建设基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归还铁路建设长期贷款本息、用做担保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和直接投入铁路建设。
而2009年铁道部资产负债率为53%,2010年上半年已上升到54.3%。“从降低铁道部负债率这点来看,现每年超过600亿的铁路建设基金要取消很难。”
“所以我们更希望将煤炭铁路基金用回至煤企,兴建更多的铁路货运线路,或是对现行的线路进行扩容。”该煤企人士称,目前虽然晋中南铁路出海大通道已于2010年5月开始建设,但仍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