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铝大股东巧织股权罗网

2011年05月16日 9:14 992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过山车运动”无疑是对东阳光铝(600673)近期走势的贴切描述。
  相关数据显示,这家曾经在二级市场上令人侧目的公司,最近一个月内累积跌幅已经高达2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曾因高管提前向券商研究员泄露重大利好传闻,而饱受市场争议的上市公司,似乎仍与券商研究员及机构之间存在着某种暧昧的关系。
  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就在东阳光铝暴跌之前,各大券商的行业研究员还在为该公司摇旗呐喊。
  记者从某券商研报平台上获得的数据显示,仅在今年4月份,就有包括招商证券(600999)、中信证券(600030)等12家券商研究所对其给出推荐甚至是强烈推荐的评级。
  令人尴尬的集体失误背后,普通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这些券商研究员们吹响的究竟是散户的“冲锋号”还是机构的“集结号”?

  谁在掩护主力撤退?
  如今落魄的东阳光铝曾经也是一只“牛股”。
  记者发现,从去年5月每股7.88元的低位,一路拉升到11月5日的21.35元,东阳光铝只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
  但此后该公司股价便一路下跌至今年1月25日14.50元的盘中低点。两天后凭借着“涉足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重大利好刺激,东阳光铝再度一路走强,4月15日又重新站上21.33元的高点。
  而在此之后,东阳光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暴跌过程,短短一个月内即从21.33元的高位跌至5月13日16.60元的盘中低点,跌幅超过22%。
  二级市场上节节败退的另一面,正是主力资金的大规模撤离。
  大智慧(601519)超赢数据显示,在东阳光铝见顶之后连续下跌的18个交易日中,有14个交易日均是主力资金净流出的状态。
  即便4月19日当天,东阳光铝发布了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6.51%的利好消息,仍然未能阻挡主力资金的连续撤离。
  东阳光铝的怪异走势之所以引发外界质疑,其实是源自二级市场走势与券商研究员的判断出现了严重背离。
  一般情况下,如果获得券商研究员的一致推荐,则公司股票基本上都会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并在二级市场上收获不错的走势。
  然而,这一普遍现象在东阳光铝面前却变成了反向效应。
  进入2011年以来,仅在记者调阅研究报告的信息平台上,对东阳光铝给出推荐或买入评级就有多达17份研究报告。
  本报记者发现,上述17份研报中的12份都是发布于今年4月12日到4月20日之间。巧合的是,东阳光铝见顶也正是这一时段。
  招商证券、东北证券(000686)、华泰证券(601688)的研究员无疑是强烈推荐东阳光铝的急先锋,上述三家券商均推出了两份以上的研究报告,且评级均为推荐或强烈推荐。
  实际上,早在2010年之前,东阳光铝还鲜有机构关注,2009年全年记者能够查阅到的券商研报只有3份。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借壳上市公司,缘何突然成了研究员眼中的香饽饽?
  “可能跟这家公司最近两年的资本运作比较频繁有关,毕竟大家都喜欢有故事可讲的公司。”上海某私募人士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最近两年来,东阳光铝的资本运作的确引人瞩目。
  在去年参股集团旗下医药企业之后,今年一月底,公司又与控股股东旗下的乳源龙湾机械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乳源东阳光太阳能电池有限公司,进军炙手可热的新能源领域。而盛传已久的煤炭注入利好也随时有兑现可能。
  在上述私募人士看来,如此多的想象空间之下,券商的蜂拥而至并不足以为奇,“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最终能不能开花结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东阳光铝利好频出的时间节点与其大股东限售股解禁之间同样存在着某种巧合。
  记者发现,东阳光铝大股东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限售股股东的解禁期均在2010年四季度。
  在接近解禁的敏感时点上,利好不断的东阳光铝,再配合券商研究员的极力推荐,背后的隐秘故事的确引人遐想。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