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加工之都 宜居幸福之城

2011年05月06日 9:24 80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244家,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来自西彭铝产业区的一连串数字,你是否会觉得是一种遥远、一种期待。
  不过,提起西彭铝产业区的产品,你一定不会陌生。“长征”火箭、“神舟”号飞船,这些耳熟能详的航天明星,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汽车、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甚至锅碗瓢盆,都使用了同一种物质,那就是——铝,而它很可能就来自西彭。
  目前,西彭铝产业区铝加工能力和水平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中国铝加工之都”早已不再停留于一个概念。
  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铝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轻合金特色产业基地……迈入“十二五”,积极进取的西彭铝产业区,底气十足地喊出新目标——进军千亿级园区。

35c1d6d2826885062139228204cfcc39

  “中国铝都”扬帆起航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彭一直是中国铝加工行业的重镇。
  从1965年建成投产,位于西彭的西南铝业集团发展至今,已成为全亚洲最大的铝加工企业。
  2003年,九龙坡区委、区政府一个前瞻性的决策,为“中国铝加工之都”铺下基石:以西南铝业为依托,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成立西彭铝产业区。
  重庆西彭铝产业区管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说,建园之初,园区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没有土地规划,没有用地指标,没有大企业入驻,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
  在市、区两级支持下,园区大力兴建道路、完善电力通讯、铺设市政管网……经过多年的努力,硬件条件越来越好,配套逐渐完善。
  “中国铝加工之都”的构想,于2006年真正起航。
  当年3月11日,重庆市政府、中国铝业集团在北京签署框架性合作协议,决定联手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
  根据协议,“中国铝加工之都”将以西彭铝产业区为核心、中铝西南铝的加工产业为基础,计划用8~10年时间,把重庆建成国内装备技术水平一流、产能规模最大、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高度集中、服务配套齐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铝加工之都”。
  西彭铝产业区由此升格,成为市管区建特色工业园区,也拉开了重庆全面改善传统工业结构,向铝材精深加工发展的帷幕。
  2008年4月,经国家商务部批准,西彭铝产业区成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示范园。
  2008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轻合金特色产业基地。
  2010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铝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0年12月,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荣誉一个接一个,个个分量十足。西彭铝产业区从此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大量企业纷至沓来,招商变选商。

  升级千亿级工业园区
  发展至今,西彭铝产业区成为国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市市级直管工业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达65平方公里,具备承接世界级工业企业的良好基础。
  截至去年底,园区吸引入驻企业2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
  “中国铝加工之都”早已不再停留于一个概念,其轮廓已然成型。
  这里拥有全国首条铝热连轧生产线,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厚板生产线;可提供“长征”系列火箭、人造卫星、“神舟”号飞船所需的科技含量极高的铝材。
  除西南铝外,顺威铝业、捷和铝业、上海联合制罐、耀勇减震、香港鼎立、瑞士立达等知名企业先后入驻,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解铝-铝加工-铝深加工”产业链。
  2009年,国内首个轻合金特色产业基地落户园区,有效整合国内外轻合金加工产业资源。预计5~8年内,园区将形成一个装备技术水平高、产能领先、产业链完整,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国际轻合金产业资源集聚地,从而带动重庆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完整的产业链,就是园区的核心吸引力。”园区有关负责同志说,入驻西彭铝产业区,各个铝产业关联企业,很容易形成上下游配套,从而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对外竞争力,这也成为企业纷至沓来的最主要因素。
  前进的道路还很漫长。园区有关负责同志说,现在,园区进入了再创业阶段。目标明确且细化:2012年,预计实现产值500亿元。其中,电解铝扩能实现年产16万吨,产值约25亿元;铝合金中间产品年产65万吨,产值约160亿元;铝精深加工产品年产45万吨,产值约150亿元;再生铝年产10万吨,产值约13亿元;其他项目产值约150亿元。
  迈进“十二五”,西彭工业园还有宏伟的蓝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千亿级园区目标。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