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油价生存 国内成品油定价承压
2011年04月25日 8:47 4545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然而,不管车主们是如何抱怨,国际油价依然在顽强地持续向上突破。本周,国际油价持续刷新两年半高点,升至每桶112美元。而伦敦市场6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更是高达126美元。
“根据我们的估算,4月7日成品油价格上调可以抵消约5.3美元/桶的原油成本升幅,而同期布伦特原油的22天平均价格上涨了14.1美元/桶。”交银国际分析师贺炜说。这就意味着,发改委对于成品油的价格上调,依然是“打折执行”,调价的幅度远低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速度。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新的调价空间,很可能不久又会打开。
事实上,2008年至今,在国际油价从每桶50美元到120美元的回归之旅中,需要担忧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中国车主。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行业,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将引发一场全产业链的“利益重新分配”。
三大推手
地缘政治、流动性过剩、需求回升,联手推动了油价的持续上涨。
2008年7月,国际油价曾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位。次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原油价格开始一泻千里,至2008年11月已跌至50美元每桶。
随着金融危机破坏力逐步释放,经济企稳,2009年6月,国际油价重新返回70美元,并于当年10月突破80美元关口。此后一年多,国际油价一直在80美元上下运行,直到2010年12月,才在盘中突破90美元大关。
然而,2010年3月之后,国际油价开始加速上行,迅速突破每桶100美元,4月初再次突破110美元,而布伦特原油期货更是超过了120美元。
“最近国际油价一路上涨,主要的导火索是受西亚、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动荡影响。事实上,就利比亚的石油产量来讲,对全球供给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在经济回暖,油价上涨的大趋势下,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刺激的话,油价往往是稳步上涨,但是,一旦出现外部消息刺激,炒家就会利用心理预期,迅速把价格推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在林伯强看来,从年初到现在,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30%,而支撑这种上涨速度的诱因是地缘政治,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投机性资金在大宗商品市场寻找出路。
流动性过剩推动油价上涨,似乎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出席论坛时也明确表示,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中国的影响正日益显示。周望军称,作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以上,今年3月15日,美联储决定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日本央行在大地震后为了稳定经济,已经向市场注资51.8万亿日元,并准备再发行10万亿日元的债券。“正是流动性过剩推升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
原油价格上涨的另一个支撑,是全球能源需求的稳步上升。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之后,全球对于原油的需求开始逐渐恢复,其中,中国的需求增速尤其明显。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原油消费第二大国,在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2010年,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近55%。而除中国之外,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发达国家的原油需求也在迅速恢复中。”林伯强说,全球原油需求回升,已经成为后期油价上升的重要基础,因此从中长期看,全年油价仍将呈波动上行趋势。
责任编辑:无人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