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压国际冲高 成品油价再次大幅上调

2011年04月15日 9:13 42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这是今年国内第二次调整成品油零售价,也使国内成品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指出,今年两次成品油涨价恰巧都在加息之后,时机的选择比较巧妙,不排除这是政府有意为之。
  “国际油价上涨是输入性通货膨胀,政府顶不了,早晚都要涨;但提前加息,则可调整市场对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油价上涨对CPI的压力”,他说。
  4月6日,Nymex主力合约最高已达108.6美元/桶,创出两年半来新高;而三地原油连续移动加权均价较上次调价时涨幅达14.13%。
  细数国家发改委2009年以来的历次油价调整,4次下调,10次上调(包括4月7号上调)。其中汽油累计上涨3000元/吨,柴油上涨2760元/吨。
  被迫涨价
  上次油价调整是今年2月20日,距今仅过去月余。
  “事实上,在现有定价机制下,调价早该在半个月前即展开。”易贸资讯副总裁钟健称:“只是考虑到春耕用油、工业基建等行业开工率、对国内通胀带来的压力以及清明假期因素等,调价等到今天才正式执行”。
  据他介绍,利比亚危机发生后,国际油价呈现了一轮疯涨。
  布伦特原油3月平均价为114美元/桶,比上月均价大涨了12美元/桶,而辛塔及迪拜油价也出现了幅度不等的上涨。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即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而截至4月5日,三地原油连续移动加权均价较上次调价时涨幅已达14.13%。
  发改委在答记者问时也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受中东、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动荡影响,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大幅攀升。3月初,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桶105美元和116美元,为2008年9月底以来的最高点,之后持续在每桶100美元和11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多数机构预测,利比亚政局动荡对石油市场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加之日本灾后重建和替代核电对石油的需求可能明显增加,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将继续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油价上涨属于输入性通胀,政府若像从前那样,通过抑制石油企业利润的方式予以消化将可能诱发几年前屡有发生的油荒,因此政府顺势调价是正确的。”有中石化人士称。
  据钟健测算,即便调价后,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炼油厂也面临着无利可图的局面。“4月份的原油成本价比2月初未上调油价前上涨了800余元/吨(约10美元/桶),通过上次调价,炼厂消化了350元/吨,那么还剩500元/吨左右的原料成本上涨压力。这次调价后,炼厂在扣除经营成本后,还将是无利可图。”
  但500元./吨的涨幅,这已是中央政府能够接受的涨价极限。
  “我们发现,今年以来加息和成品油调价步调基本一致。”廖凯舜分析道:“政府的思路可能是:先加息,向市场传递抑制通胀的信号;再调油价,实现影响力对冲,以将这种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压缩到最小。”
  4月6日路透社报道,日前央行官员表示,今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难以缓解,央行对冲外汇占款和公开市场到期量的压力加大,国内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据测算,如果要想保证炼厂利益,那么此次涨价的幅度应达到800元/吨,但这肯定是政府不能接受的”,钟健说。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无人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