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煤库”今年启动建设 名单确定
2011年04月12日 9:25 4329次浏览 来源: 北京商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在煤荒频发之下,煤炭将成为继石油之后我国第二项国家储备能源,这也是第一次提出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制定完毕,其中明确提出今年将启动建设“国家煤库”,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共确定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珠海港等8个港口企业。
与此同时,昨日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消息,北京目前已确定五处煤炭基地的建设,选址定在昌平、房山、密云、大兴和顺义。按照北京市一年的煤炭使用量和产地到北京的时间周期考虑,储备规模按照10%的年需求而制定,五基地总量为300万吨左右。
国家能源局负责人介绍,《办法》主要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固定资产投资司与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牵头,意在通过建立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灾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缓解供需矛盾,保障经济运行、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目前《办法》正处于征求意见中,不久后即可出台,其中今年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完成500万吨,随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等应急煤炭储备点,未来总体规模将达到2000多万吨。
事实上,在国家级储备方案公布之前,各地煤炭储备早已展开。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认为,近年来我国对于建设煤炭应急储备体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年初的大雪灾之后,建设煤炭应急储备体系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因而各地都在积极筹划建设煤炭应急储备基地。今年,包括湖北、吉林以及河南等多个省区相继确定要建设煤炭应急储备基地,以保障煤炭供应安全,其中一些煤炭储备基地还是国家级的储备基地,辐射范围覆盖数省份。
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和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同时,在充分市场化的条件下,储备也直接影响到市场。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金峰认为,建设国家级煤炭储备对于应急调价下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而且可以稳定市场、化解区域突发性供需矛盾。
而北京的储备基地也同样是为了稳定市场、化解本地供需矛盾。投资形式主要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即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相关的补助,但整体还要靠市场的投入,靠企业经营来维持。这些基地基本布置在远郊区县,昌平基地定位为服务全市的煤炭储备基地,密云在生态涵养区,其地区供暖基本采用煤炭,基地将主要服务于自身,而顺义基地则定位为服务于周边区县。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