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国内铝市回顾分析
2011年04月11日 16:34 10646次浏览 来源: 综合媒体 分类: 铝资讯
(五)汽车促销政策退出,产销下降抑制对铝需求
2011年初开始,诸多汽车发展促进政策正式退出,北京市实行了治堵限购政策,都不利于汽车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且经历了2009年-2010年的连续猛幅增长后,汽车产销量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数大造成增幅低。1-2月国内汽车产量累计为313.3万辆,同比增加10.3%,增幅较2010年同期下降近80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产销量分别为126.03万辆和126.7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9.9%和33.1%。汽车行业的增幅明显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铝需求量的增加。
(六)油价涨、电力成本提高,严重挤压铝厂利润空间
伴随中东动乱局势的发展,全球油价上涨动力十足,发改委近日再度上调成品油价格,舆论认为,不久油价即将进入“10元时代”。油价涨带动全球电价上涨跃跃欲试。据了解,欧洲最大的铝生产国挪威大量依赖水电,而今年两次寒潮大幅推高批发电价;日本核泄漏形势长期严峻,导致全球主要国家对核电使用倍加谨慎,德国核电供应减少,致使电价上涨;这一切促使中东局势导致的油价上涨危机波及更深、更广。另外,国内“煤电联动”有望重启,由于铝冶炼是电消耗大户,这将严重挤压铝厂利润空间,迫使部分企业退出市场竞争。
(七)“碳”交易的产生迫使铝行业新一轮能耗标准强制执行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在气候变化大会上,未来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如何分配成为争论的焦点。按照发达国家的分配意志,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速度,10年以后我们不得不花钱从发达国家购买“碳排放权”,这是极度不合理的事情。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周期等决定了未来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制定高耗能行业的排放标准,并严格、强制执行。
氧化铝、电解铝行业均属于国内高耗能行业,能耗标准的提高并迅速、严格执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部分不达标的企业面临“下台”的风险。
当然,铝还存在一个较大的机会,就是伴随铜价的迅速走高,“铝代铜”的研究日渐深入,未来应该领域与规模不断扩大,对其需求产生有利影响。
综上所述,二季度铝市面临需求增长缓慢;原料成本难以支撑等利空,价格难有明显上涨。同时,电力成本、节能减排成本大幅提高等,也将给部分企业造成严峻的生存挑战。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