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酝酿节能交易试点
2011年04月02日 10:43 4396次浏览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分类: 相关新闻
100万元,16800吨碳排放量。
这是中国第一笔基于“熊猫标准”的碳排放交易,购买方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北京“地王”项目——方兴地产广渠路15号。这笔交易的达成,让日渐活跃的中国碳交易市场看到了希望。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巡视员孙桢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分步推进碳交易在工业等领域开展,碳交易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政策工具。
本报从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处进一步获悉,从201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将开展能耗总量和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同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也在制定当中。
据称,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选择部分城市和地区进行试点,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将其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该城市内推动政府或者企业进行节能量的市场交易。
“熊猫标准”首笔交易
负责为方兴地产“地王”项目碳减排交易牵线搭桥的是北京环境交易所。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其他机构对外发布了“熊猫标准”,这被认为是中国参与碳交易标准建设的第一步。熊猫标准是中国第一个自愿碳减排标准,首先着眼于关键地区农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减排项目的开发。
上述交易的减排量来源于西双版纳竹林碳汇项目,价格为60元每吨,方兴地产为够买这笔碳排放支付了大约100万元人民币。这笔钱将主要交给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通过种植竹林的办法,来中和该地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碳排放。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龚俊松告诉本报,这个价格与其他自愿减排项目相比,要贵一些,主要是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这也正是熊猫标准的主要特点。
龚俊松解释称,熊猫标准之所以选择农林项目,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领域比较具有外部性,除了具有减排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碳交易的政策体系之前,这样的标准设计,会更能吸引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场交易。
但上述交易尚不能算是完全的 “碳交易”。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高级主任杨富强称,真正成熟的碳交易是产生在两个企业之间,一方有完成不了的碳减排压力和指标,向另一方在碳减排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购买多余的指标,从而完成交易,这是基于强制性的。而方兴地产的行为,则是一种企业自愿的碳中和交易行为。
尽管如此,杨富强认为,这样的企业行为将有利于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中国目前还缺少碳交易的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和交易所进行的探索。杨富强说,一个完善的交易体系,至少要明确由谁来交易、谁来监管,以及交易的原则。
政府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巡视员孙桢透露说,《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正在制定当中,内容涉及交易主体、原则、监管等方面。
据了解,在熊猫标准下的第一笔碳交易完成后,数家企业都已经向北京环境交易所申请参与类似的项目。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唐茂松称,在中国目前碳交易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自愿减排交易是国内碳排放市场的最佳切入点。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