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酝酿节能交易试点
2011年04月02日 10:43 4397次浏览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分类: 相关新闻
碳交易的距离
早在2009年年底,国务院便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今年两会结束后,国务院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上述约束性指标提出后,国家发改委正在将具体的节能任务分解到地方。在专家看来,减排约束指标的提出,将会为碳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说,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其中最为关键指标是碳排放总量的制定。只有有了具有约束力的碳排放指标,企业才能产生碳交易的愿望。姜克隽认为,尽管中国目前有关碳交易的体系还不完善,但中国的确已经可以考虑通过试点的方式推动碳交易了。
政府对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态度非常明确。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计划年内开展能耗总量和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同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考虑到节能量交易在国内没有先例,需要选取部分城市或地区先行开展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不过,国家发改委官员也表示,“节能量交易并不一定就是指碳交易。因为目前在统计节能减排时,用的指标是标煤,而不是二氧化碳。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目前就碳交易问题,应该说中国还在研究阶段”。
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委开展了低碳试点,入选者包括广东、辽宁、天津、重庆、杭州等五省八市。目前,试点地区正在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编制 “十二五”低碳规划,其中包括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等方面。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也曾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支持东部人均GDP高于1万美元且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
最近几年间,中国各地环境交易机构也纷纷建立。自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以来,至少已经有8家环境交易机构,同时还有不少地方正在酝酿建立类似交易所,碳交易的呼声也在不断高涨。
但中国距离真正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很长的距离。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高级主任杨富强说,中国至少在2020年之前,都会处在碳交易的探索阶段。因为中国目前还缺少很多必须的条件,通过目前的种种摸索,在市场建立前,中国至少要搞明白需要怎样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而这个准备工作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龚俊松说,建立碳交易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需要测算一个地方碳排放总量、限制量等各种指标,并将这类指标分解,以及如何建立监测核查等体系,在这些工作都结束之后,最后才是交易。
按照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的预测,短期内中国仍将以类似于方兴地产购买减排量进行碳中和的做法为主,而2015年前后,将是自愿减排和配额碳交易并行。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