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加剧

2011年03月29日 9:28 35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世界不平静,资金却更加兴奋。
  日本地震影响仍在持续发酵,利比亚战局结局难料。在这个时点,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公布的一项数据引起了市场的注意:投机客对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和期权合约的净多头持仓超过了3.91亿桶,创下历史纪录。
  伴随着地质、地缘两大因素,市场开始变得非常敏感。原油和其他商品正在经历着越来越频繁的波动,而这使得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短线资金兴奋不已,加快了在大宗商品市场的频繁进出。
  “商品市场变得更加”事件驱动。‘商品市场正在’‘脱基本面化’。”银河期货研究院副主任、首席宏观分析师付鹏将此刻的商品市场比作物理学里的分子运动加快。

  原油投机客:史上最兴奋
  业内人士还清晰地记得,当2008年7月WTI原油以超过145美元/桶的价格触顶时,投机性净多头头寸还不到1亿桶。
  日本地震发生后的两周内,国际原油市场可谓“热闹非凡”,地缘政治危机的步步升级正在与地震带来的效应角力,使得油价上蹿下跳,波动剧烈。
  在地缘和地质灾难达到高潮的时候,原油投机客赌性大作,兴奋程度也达到了历史高潮。
  “对日本地震导致需求下降的担忧一度抵消了对中东北非地区供应短缺的担忧,3月15日资本市场普遍遭撤资,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高盛国际大宗商品分析师杰夫·可瑞说。国际原油价格在日本地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大幅跳水,美国NYMEX原油指数3月11日开盘为104.36美元,3月15日此指数一度跌幅超过4%,盘中一度跌至98.71美元。
  然而地震后的深跌并没有像人们预计的那样持续数月。3月19日晚间,法国、美国、英国分别宣布对利比亚目标采取军事行动。法方宣布出动战斗机摧毁利比亚政府军车辆,英国和美国分别宣布向利比亚防空系统目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利比亚是欧佩克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危机爆发前日均产油160万桶,约占全球日产量约2%。
  虽然利比亚并不是最主要的产油国,但是利比亚背后还有一大片的中东产油国面临着地缘政治的风险。3月23日,巴勒斯坦人发射火箭袭击以色列;叙利亚也爆出消息,反政府示威已经导致至少6名示威民众死亡;在另一个爆发反政府示威的国家也门,议会已经同意实施国家紧急状态。
  在中东和北非的混乱之中,3月21日美国NYMEX原油指数跳空高开,并连续四个交易日大涨。北京时间3月24日2:30,NYMEX4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报每桶105.75美元,创下了自2008年9月26日来近月美国原油期货最高收盘价格。
  据高盛统计,自政局动荡态势从突尼斯和埃及蔓延到利比亚以来,投机性净多头头寸上升了1亿桶左右。
  兴奋的投机客增加了原油上涨的动能。“我们估计,每100万桶投机性净多头头寸往往会使油价提高8-10美分/桶。”杰夫·可瑞说,“因此这意味着市场对事态可能蔓延至中东北非地区其他产油国的担忧使得原油价格蕴含10美元/桶的风险溢价。”
  投机客们的豪赌背后,是市场对国际油价在“后灾难时代”开启牛市的判断。“现在看来,中东的乱局应该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石油价格长期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比较大。”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认为。
  “对日本地震影响经济的担忧曾使油价迅速大幅下跌,但我们预计燃油发电带来的需求增幅将远高于经济活动减少导致的石油需求降幅。”杰夫·可瑞指出。
  南非标准银行大宗商品策略师WalterdeWet认为,中东的局势会重新成为最强劲的因素,支撑油价上涨、波动加大。
  “从种种因素中,我们看到原油牛市的到来。”德意志银行分析师MichaelLewis这样说道。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