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年头 中国铝业拓展全球性业务
2011年03月22日 9:51 7951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分类: 铝资讯
铝业仍处“微利年头”
早在去年8月的201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针对铝行业已经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熊维平曾告诉记者:“公司未来三年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下,施行淘汰与新建、重组与兼并的战略方针,并在优化完善铝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使得中国铝业能够实现国际化多金属的战略转型。”
“铝行业仍然是微利行业。”熊维平在3月初的2010年业绩发布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国内铝产业挑战依然很大,由于成本上升以及产能过剩,中国电解铝行业仍将保持低利润,国内货币政策收紧也将对铝业务的资金保障带来压力。国内铝产能过剩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事实上,2010年国内铝价继续大幅波动也给中国铝业的生产运营造成严峻的挑战。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铝期货价格最高达到16791元/吨,最低仅14592元/吨。
不过,通过一系列降本措施,中国铝业从去年3月起实现净现金流入,成功摆脱危机。据介绍,目前中国铝业已经制定了实现90%铝土矿自给率和50%以上自发电比例的目标。
去年10月,中国铝业就已经宣布拟出资5.37亿元,参与山西介休煤炭资源整合。据熊维平透露,今年将支出超过200亿元用于煤炭资源的获取和煤炭基地的建设,并已经与新疆、内蒙古、甘肃、贵州等省区进行了接触,力争通过参与国内煤矿整合使2011年煤炭资源占有量增加50亿吨。
拓展全球性业务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铝业管理层正是由于对铝业主业“微利”的看法,使其不得不一方面选择优化产业布局,另一方面深化“多金属矿业”战略布局。
其实,早在2008年1月31日,中铝公司就以每股约60英镑、合计约140.5亿美元认购了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股权,相当于在力拓持股9.3%,成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以铝为主业的中铝公司首次涉足铁矿石,曾引发国内外热议,后因金融危机爆发,力拓股价大跌,中铝公司计划再次斥资195亿美元解救面临债务危机的力拓,并使此前深套的投资能够摊薄成本,但最终没有成功。
这并没有使中铝公司管理层对海外投资布局心灰意冷,加强国际合作来强化上述布局已经被纳入决策层考量。
在被问及中国铝业国际化投资项目合作投资取向时,熊维平表示:“包括力拓在内,中国铝业愿意与世界上任何有兴趣的资源型跨国公司合作,来拓展全球性业务。”
据悉,为了推进铝产能向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中国铝业已经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就奥鲁昆铝土矿项目进行新一轮商谈。除了铝、铁矿石之外,铜也已经纳入了中国铝业的投资视线。此前,力拓称其在与中铝公司进行洽谈,可能会把中铝公司纳入作为蒙古奥尤陶勒盖(Oyu Tolgoi)项目的一个合伙方,并已经获得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的“欢迎”,但仍然需要得到该国政府的批准。该矿2013年将全面运营,届时将成为除智利外全球最大的铜矿。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