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大规模海外抄底 民企缺资金国企怕失败

2009年07月02日 13:11 67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7月2日消息     6月30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8个伊拉克大型油气田开发项目竞标中,国际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和中石油的企业联合体赢得了第一项、位于南部地区的鲁迈拉油田的竞标。这是伊拉克40年来首次正式向外资开放油田开发。
  这是最新一起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这之前,据全球最大财经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集团发表的报告称,2009年年初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完成了13起跨国并购事件。据商务部统计,这些并购主要发生在能源、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领域。
  显然,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陡然增强了信心,海外抄底行动正风起云涌。

一个人的地板,另一个人的天花板
  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海外并购已经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总投资的50%。但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也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如此算来,去年一年的海外并购损失已经超过了新增的并购规模。危机未过,风险犹存。如今走出去“抄底”,是最有利的时刻吗?“一个人的地板就是另一个人的天花板。”日前,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国庆称,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严重受损,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下跌,能源矿产企业处境艰难,这些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急需外来的投资和救助,这将成为企业“走出去”进行收购的较好时期。“中国企业现在进行海外并购的确迎来了一些红利。”张国庆以美国的情况做了说明,“我们迎来了政策红利。奥巴马新政短期内是要救市,而长期则是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如果能够预先判断出那些长期的政策倾向,就会赶上大的机会。”
  张国庆说:“我们也遇到了溢出红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某些行业的发展已经饱和,比如电子、通信等,美国的投资者已经不想再继续投入了。但是这些项目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却依然是"肥肉"。”

工会、文化、人才、融资,一个也不能少
  来自麦肯锡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认为,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企业会有并购的冲动。从财务投资的角度讲这可能是做短期投资的最好时机,买了就卖。而这往往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全球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常态下也仅在20%~30%,危机之下如果做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风险会更大”。
  在中国参与并购的过程中,对工会的忽视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有国家的工会都相当于一个大股东,这个股东可以不代表资产,但是代表生产力。上汽并购韩国双龙的失败案例,很大程度缘于他们忽视了和工会的谈判。”海元律师事务所董事长彭琰说。“当前的金融危机深度会不会很深,时间会不会很长,危机过后政策会不会调整也都是需要我们全面考虑和预防的风险。”邢厚媛指出,很多企业对自己从事跨国经营的目的并不明确,这也是一种风险。
  另外,人才问题也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短板之一。更多的民营企业因为缺乏相应的人才甚至一两年都摸不着东南西北。
  融资难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据悉,2009年一季度仅有5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进行IPO,融资额为2.05亿美元,上市数量和融资额继续下滑,创四年同期新低。但该季度中国市场完成了13起跨国并购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0%,其中10起披露价格事件的并购总额达到4.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7.6%。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静观世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