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中国进口是否回稳?

2009年07月02日 12:21 88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2日指出,我国1-6月进出口同比仍下降,但是降幅有所减缓,部分商品出现上升。

  7月2日消息     据中国海关最新的统计,今年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25.9%,与前4个月累计相比,出口降幅加深..9个百分点,但进口降幅却收窄了3.6个百分点。国际大宗商品、资源性商品以及加工贸易的来料进口有所回暖,让人不禁要联想这是不是经济复苏的征兆。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表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负2.6%,较其年初预测的负0.5%大幅降低。另据国际劳工组织6月28日报告,2009年全球失业率有可能达到6.8%,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面对如此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的进口真的已经企稳并且有能力“起跳”了吗? 

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
  今年以来,进口钢材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态势,主要集中在取向硅钢、热轧板卷及钢坯等品种上。由于钢材出口的大幅下降和进口的相对增长,到了今年3月份,中国坯材已转为净进口局面,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
  相关人士分析,现在出现的月度净进口,只是钢材出口受阻的一个相对表现。今年2月份中国钢材出口量已降至39个月来的最低点,3月份环比虽略有回升,但依然处于低位。相对于出口,只要进口有所增加,就容易出现净进口的局面。
  针对进口钢材的变动情况,宝钢研究院负责人吴东鹰、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等专家认为,进口钢材增加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总体上是阶段性现象,并不表明中国钢材进出口出现拐点。专家分析,国际上一些钢铁生产国的汇率变动,货币相对美元大幅贬值,可能是此次进口潮的一个动因。此外,中国之外的全球其他钢材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而中国市场需求相对较好,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回暖又有预期,利用价格竞争优势占据中国市场一定份额,就成为国外钢材寻找出路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在中国钢材进口中,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方式进口的约占54%以上,这些钢材完成加工后即出口,实际上并未在国内消费,体现的是国外市场的需求;用于国内消费的进口钢材约占45%左右,进口钢材的8成是板材,主要是国内不能生产或能生产但还不能满足需要的高附加值产品。
  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包括厚度小于1毫米规格的冷轧薄板带、厚度小于0.3毫米规格的冷轧普薄钢带等,取向硅钢的进口依存度更是高达51.4%。在国内钢铁业产品结构升级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口一部分高附加值产品是必然的;至于一些同质化产品的进口波动,则体现了国内外市场的互动关系,需要做出准确的评估。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钢铁业陷入了困境。目前业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钢铁业的困难最直接的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需求突然萎缩后,库存的高价矿与急跌的钢价造成大面积亏损;待市场稍有回暖后,钢厂又盲目复产,不断调升钢价,造成钢市再次探底。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产能和结构过剩严重,产业集中度低,铁矿资源和海运保障程度低,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钢材市场体系不成熟,投机经营倾向较重,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等问题。进口钢材冲击只是市场的一个“加跌”因素。
  专家们认为,就目前而言,钢材出口受阻、国内资源库存上升、进口钢材冲击“三碰头”,肯定会改变国内钢材市场的竞争态势,值得持续关注。对于进口依赖度较强的高附加值产品,应在落实产业振兴调整规划时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端“进口替代”战略;对于钢坯等相对低端的产品,适度进口反而有助于国内钢铁业的结构调整,并减少对铁矿石的直接依赖,不必过于担心。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