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企:面临泄密与败诉的两难抉择

2011年01月12日 9:19 97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中国铝企面临两难境地
  上述相关人员还透露,中国输美的铝型材FOB(FreeOnBoard,即船上交货,习惯称为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为3100美元至3200美元/吨,只要达到30%左右的关税中国铝企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然而现实是,仅反补贴税就高达137.65%,这足以让中国铝企元气大伤。
  相关数据也显示,反补贴初裁结果公布后,2010年仅广东佛山一地,对美国出口涉案铝挤压材仅九、十两个月时间,对美出口涉案铝挤压材规模就锐减近2/3。而如果再按照59.31%的反倾销税缴纳保证金,预计佛山对美国出口的铝挤压材将在高税率的重压下继续萎缩,直至被迫放弃美国市场。中国目前有700多家铝型材企业,其中对美国有出口业务的超过100家,佛山铝企的遭遇仅仅是冰山一隅。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铝企首次因双反调查而受挫。据统计,2008年加拿大“双反”贸易救济案件后,2009年广东铝型材出口暴跌64.6%;2009年6月澳大利亚对我出口铝型材“双反”立案调查,当年广东铝型材出口降低24.6%。而初裁之后的美国市场变化,就与一年多前的加拿大遭遇非常相似。
  相对于国际压力,中国铝企在国内也并非一帆风顺。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铝业部门相关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在全球同行业中,中国铝冶炼企业面临最高的电力成本,电费支出占到其总成本的一半。而去年9至10月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各地纷纷采取停限电、关闭落后产能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也对中国铝企的产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面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某些出口铝企依然把商业机密放在了首位,忠旺集团北京分公司某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面对国外反复的双反调查,有时企业会选择不应诉、不予理睬,那样的话,对方政府就会采用申诉方的材料,申诉方提供的数据,这样对于被调查企业是不利的。但很多出口公司还是形成了以保护商业机密为前提配合行动的机制。这是在泄密与败诉两难的境地中作出的艰难抉择。
  唯一的好消息是,据《华尔街日报》透露,全面调查及最终裁定一般要耗费数月乃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即使美国商务部今年年初对双反调查作出最终裁决,上述关税也不会立即生效,除非独立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进口给美国的生产商造成了损害。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