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众议欧美向WTO起诉我国限制原料出口

2009年06月25日 8:49 124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二)

欧美加紧争夺中国稀缺资源诉诸世贸组织
(中国证券报 尚军)

新闻图片2009525839101245890350046_8654.jpg
  欧盟和美国23日联合要求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展开磋商,声称中国限制多种稀缺原材料出口,违反了入世承诺。这反映出欧美正表现出更加强硬的资源争夺态势。


  威胁采取进一步措施
  欧盟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当天发表声明说,中国对原材料施加的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等出口限制扭曲了竞争,抬高了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令欧盟企业在当前经济危机条件下处境更加艰难。
  欧盟委员会声称,欧盟在过去几年间多次与中方交涉此事但均未果,现在希望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能够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当天,美国政府也提出要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展开磋商。
  此次欧盟要求磋商的事项具体包括中国对铝土矿、焦炭、碳化硅和锌实施的出口数量限制;对黄磷、铝土矿、焦炭、金属硅、镁、锰和锌实施的出口税;出口最低限价和出口合同审批程序以及其他与原材料出口相关的不合理要求。
  欧盟委员会称,欧盟去年从中国进口这些原材料总值达到45亿欧元,这些原材料被广泛运用于钢铁、制铝和化工行业,因中国限制出口政策可能受到影响的欧盟产业约占到工业总产值的4%,牵涉的就业人口约为50万。
  在欧盟看来,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限制好比掐住了欧盟企业的脖子,因为不少欧盟企业都严重依赖这些原材料进口。就部分涉案的原材料而言,中国是全球主要供应国,这令欧盟无从选择。
  欧盟认为,由于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通过最低限价和出口税人为抬高销往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直接损害了欧盟下游产业的竞争力,甚至在个别情况下完全切断了欧盟产业的关键性投入,导致这些欧盟企业与中国同行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
  中方主张,限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况且根据入世协议,中国仍有权对近百种原材料等产品实施出口限制。但欧盟声称中方的限制措施超出了允许的范围。
  欧盟委员会警告说,如果磋商不成,那么欧盟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保留要求成立专家组作出决断的权利。

  实施新战略争夺全球资源
  欧盟的这一举动,一方面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内部因经济形势恶化,保护主义势头日甚;另一方面也与欧盟近年来加紧全球资源争夺的战略一脉相承。
  欧盟委员会在当天的新闻公报中以新闻背景的形式提到,中国是欧盟对外贸易政策最大的单个挑战,中国实施的贸易壁垒让欧盟企业丧失了大量出口机会。
  以欧盟委员会2006年10月发布对华贸易政策文件为标志,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欧盟日益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在处理中欧经贸争议上的立场趋于强硬,而金融和经济危机无疑加剧了这一态势。
  就在当天,欧盟顺应自身钢铁生产企业的保护主义要求,决定对中国金属盘条征收24%的正式反倾销税,为期5年。这是欧盟当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的多项反倾销行动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早在去年11月就出台了一份新的战略文件,以加大全球原材料争夺力度,并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这次与美联手出击便是这一新战略的具体体现。
  在这份新战略文件中,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应首先确定哪些原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并从三大方面着手保障欧盟的原材料供应。即在国际层面上,消除第三国对原材料贸易的限制性做法,确保欧盟进口;挖掘欧盟内部资源,促进原材料可持续供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回收利用。
  在国际方面,新战略主张,欧盟应针对一些主要工业国和资源富产国展开战略性的“原材料外交”,在所有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及监管对话中加入有关原材料供应和可持续管理的内容,这些都可以在欧盟和成员国两个层面上落实。
  新战略还提出,欧盟应锁定第三国扭曲原材料贸易的行为,并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包括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迫使对方加以纠正。
  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有关原材料出口的政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