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荒”或间接使石油进口管制放宽
2010年11月30日 9:12 3763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至今,“柴油荒”看不到离去的迹象。虽然这场不期而至的“柴油荒”成因较为复杂,且遭遇地方政府拉闸限电等突发性因素,但必须指出,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在本轮“柴油荒”前后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
“柴油荒”其实早有征兆。从今年7月份开始,国内柴油市场供需矛盾就已经逐步显现了,到了9、10月份,这一矛盾才真正日益加深,几乎全国各个地区都陷入“柴油供应紧张,全国批零倒挂”的局面。也就是说,“柴油荒”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
遗憾的是,两大石油公司并未预见到柴油需求会突然加大的局面,上半年乃至7、8、9、10月份国内仍在出口柴油。一直到11月19日,中石化才宣布,除港澳和个别特殊地区外,公司已停止柴油出口,优先供应国内市场。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国总计出口包括柴油在内的成品油2290万吨,同比增19.8%。仅10月份,我国就出口了36万吨柴油,较上年同期增长0.9%。如果这部分柴油能够留在国内,不敢说一定不会出现“柴油荒”,但至少“柴油荒”不会这般严重。
本轮“柴油荒”的突发因素是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实施了拉闸限电,但拉闸限电引发柴油需求量大增的局面也是有过先例的。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前几年由于“煤荒”和“电荒”,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南方发达省份当地的企业大量购买柴油自己发电,也曾引发“柴油荒”,两大石油公司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