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荒”或间接使石油进口管制放宽
2010年11月30日 9:12 3764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进入11月份,为缓解国内市场柴油供应紧张局面,中石油、中石化陆续进口20万吨柴油,而且各自的原油加工量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但此时国内的“柴油荒”已经愈演愈烈。可见,“柴油荒”出现后,两大石油公司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且存在反应滞后和行动迟缓的嫌疑。
作为上中下游产业链均处垄断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不仅没有监测到可能会出现的“柴油荒”,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而且在“柴油荒”出现后未能及时遏制柴油荒的蔓延和扩大化,这不能不让人反思。
虽然此次“柴油荒”不都是两大石油公司的责任,但历次经验已经表明,维持石油行业的垄断体制不一定能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一个更加开放、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的石油市场才是避免重蹈“柴油荒”覆辙的根本。
借此次“柴油荒”契机,政府不妨考虑按照国务院“非公36条”的要求,进一步开放国内石油市场,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形成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主体,民营外资共同参与的市场格局。同时,修改现有的成品油进口配额制度,逐步放开对非国营石油企业的进口控制,并给予地方炼厂原油进口权或使用权,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资源来避免国内“油荒”的出现。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