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中国再生铜都”嬗变记

2010年11月18日 14:2 1773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着眼未来清远模式呼之欲出
  目前,广东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已引进项目84个,其中铜材项目42个,铝材项目20个,钢材项目4个,形成了“进口—拆解—粗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的产业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针对基地铜材终端产品缺乏、真正产业链尚未形成的薄弱环节。在参照国内外永康模式、台州模式、松下模式的基础上,清城区也提出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未来,基地以清远再生循环基地为平台,立足有色金属进口回收领域,积极拓展废旧金属回收拆解加工范畴,利用靠近消费市场、生产企业的优势,争取废旧汽车、白色家电等电子电器拆解,回收利用,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积极引导深加工之路,提升和培育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由拆解到深加工的产品链纵深发展,形成“进口—拆解—初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形成产业集群效益和“区位品牌”。
  鼓励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占有量广的优势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汽车的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入驻,实现与珠三角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链接,完善整个区域的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根据有色金属产业的特性,为产业链条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循环预留发展空间,引进“补链”企业,依据产业链的关联程度,合理安排产业功能单元———进口回收基地、初加工基地、深加工基地、制造业基地、产品再生基地,降低产业链转化过程中资源的损耗,实现产业循环和用地布局的统一,构建静脉产业的“生态工业园区”,逐步实现从“清远制造”到“清远创造”的转变。
  2008年创建的清远市有色金属加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包括“三心一所”,即清远再生金属资讯中心、清远再生金属产品、技术交易中心、清远再生金属分析测试中心以及清远再生金属产业研究院。该中心旨在为企业和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架起桥梁,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科技成果评估以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和普及,为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服务,推广本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而在不久的将来开业的清远铜交易中心将打造一个立足华南、面向全国的超千亿元交易额铜材交易中心。交易中心以电子交易为主,配合清远庞大现货市场的实物交割,预计营业后的第一年交易额可达到1亿元以上。
  清远没有矿山,却吸引云南铜业、江西铜业等大型铜材企业的落户;清远不是硅谷,却拥有电子商务蓬勃成长的沃土。清远———全国最大的再生铜产区,是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扎根于这块沃土上的广东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将为清远模式的创新谱写新的篇章。

 

[1] [2] [3] [4][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