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中国再生铜都”嬗变记

2010年11月18日 14:2 177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企业心声
  广东华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秀琴
  华清循环经济园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环保部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商务部建立现代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首批试点、国家首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广东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示范项目以及清远市环境优化重点项目。
  华清循环经济园规划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将在一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分散的拆解户入园经营作业,建设200多个拆解厂房。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再生原料集聚效应,将重点放在产业链的延伸上。重点建设以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园废旧物资专用查验场、铜材厂、铝材厂和废塑料研发中心为主的深加工区,着重发展包括:铜阳极板、低氧铜杆、阴极铜、铝合金锭、汽车铸造件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三期将建设拆解厂房500个,并进一步延伸华清循环经济园的产业链条。华清循环经济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完整清晰的产业链和较为完整的再生资源产业群,建立全国先进的再生资源技术开发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资金服务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推动再生资源行业科学化、产业化、清洁化、高效化发展。
  创新思维产业实现完美嬗变
  广东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落户清城区石角镇并非偶然。石角镇的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属于传统特色产业。从最初的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到现在规划成连片的大型产业基地,清远市的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实现了完美嬗变。
  其实,嬗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间充斥着无数次的争论、质疑和曲折。过去十几年由于环保意识不强,废旧金属拆解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耗用了环境的资源,让清城区也背负了沉重的包袱。清远市、区两级政府也曾对这个行业是去是留有过动摇。但这个行业毕竟扎根已久,10万的从业人员,每年拆解废旧金属250万吨以上,总产值在300亿元左右,处理不好将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经过多部门的调研商讨,到发达国家取经、邀请专家研讨规划,清城区认识到,面对行业发展,只能学“大禹治水”,只可疏不能堵。2003年,清城区作出了“入园经营、圈区管理”的整体部署,对石角800多家拆解户逐步集中到园区发展,对再生金属拆解、回收、深加工企业和个体拆解户进行入园统一监督、统一管理,走出了一条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有效规范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集群经济,迈出了以创新思维发展再生金属行业的第一步。
  那几年,金属市场迎来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清城区抓住机遇,进行了扶优扶强,引导行业走规模化聚集之路。2005年,通过全面整合华清和北江两大工业园优势资源,成立了广东清远(石角)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2007年,清远再生铜产量65万吨,占当年全国再生铜产量200万吨的32.5%,由此获得了“中国再生铜都”的荣誉。广东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定位也提高至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建设特色制造业集聚区和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2009年,基地被评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自此,“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航母”正式扬帆起航。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