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高端装备制造

2010年10月22日 8:45 71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卫星及其应用产业——
  北斗导航步步为营
  根据《中国的航天》2000 年和2006年两个版本白皮书的规划内容,我国航天发展的策略是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无疑将卫星的发展次序放在了其它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之首。
  2007年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此外同年《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对卫星应用产业的扶持力度,并细化了相关的政策:“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须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鼓励其他行业和领域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
  根据规划,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2000-2003年,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到2012年发射10多颗卫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中国及周边地区覆盖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产业链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四个方面。“十二五”前期,我国将陆续发射十来颗北斗二代卫星,后期将开始北斗三代的组网,未来十年将是北斗二代和北斗三代组网的高峰期。我们认为在2010-2020年间,随着我国卫星发射提速卫星产业链将整体获益,其中卫星制造和发射行业受益最为直接。此外,卫星制造关键部件的厂商也将分享我国卫星发射量的增长,卫星导航芯片和模块、卫星导航模拟器、时间同步系统的需求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2年后,伴随我国在轨卫星数量提升,我国卫星运营和应用将迎来新的转折点。全球卫星运营应用产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遥感和导航三大类业务。当前我国卫星导航和已处于产业化转折的关键时期,卫星遥感应用正在探索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卫星通信广播应用产业已初具规模。综合来看,短期卫星导航市场机会更近。
  2006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突破了百亿元、用户终端年产销量超过百万台、个人导航终端数量已超过车载导航终端数量,预计201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2008年美国卫星产业链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已达万亿元, 2020年后北斗卫星能够覆盖全球,届时我国卫星产业链的收入也有望能达到2008年美国卫星产业万亿元水平。随着“北斗二号”发射高峰的临近,我们认为卫星应用三大方向中卫星导航从运营、导航终端至应用系统,甚至电子导航地图行业将迎来飞速发展。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