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小农场里崛起国家级高新区
2010年10月20日 10:1 12401次浏览 来源: 南方日报 分类: 铝资讯
■业界观点
广东骏鸿实业有限公司:
当初不转移没有出路
自5年前从佛山迁往大旺之后,生产汽车轮胎的广东骏鸿实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一轮令人侧目的“二次创业”。
5年前,骏鸿实业在佛山只有区区30多亩地,主要业务是轮胎翻新和轮胎贸易。5年后,该公司不仅拥有了自主品牌,而且年产量将在年内达到500万条,技术水平也大大提升。
“当初在佛山的工厂,仓库就占了一半的地,根本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骏鸿实业办公室主任冯湛民说,而搬到大旺之后,空间、能源等条件能够很好地保证公司的快速发展。
除了土地,他还告诉记者,轮胎企业最需要电和蒸汽,在大旺,公司有供电专线,还从未停过电。另外,中国国电项目在大旺运营之后,公司自己的锅炉就可以拆掉,既环保,成本也将大大减少。
冯湛民表示,大旺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给了公司百分百的信心,骏鸿实业在今年底新设备上马后,轮胎产量将达500万条,明年将再次着手进行扩产。“骏鸿将在大旺不断投入,5年内都不会停。”冯湛民说。
“双转移是合理的,相对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开始紧张,可供开发的土地也不多,不转移就没有出路。”冯湛民说,企业的转移并不会影响转出地,转出地腾出土地之后,将有更多空间发展服务业等其他高端产业。
延伸思考
“大旺传奇”折射
“双转移”是广东发展必由之路
当前,珠三角地区土地、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的承载力,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则相对欠发达。在这种大背景下,广东顺应市场规律推进“双转移”战略,可谓正逢其时,实属必然。
产业梯度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共性规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现象时认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非熟练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认为,产品及其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周期,这决定了生产地点的变动。
研究表明,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通过产业转移,可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通过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可以利用别的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可以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亚洲四小龙”承接和转移产业的历史经验便是一大案例。
大旺短短8年来的巨变不仅成就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梦想,也恰恰印证了产业梯度转移的铁律。从肇庆高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大旺传奇”的发端便在于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这主要是由自发的市场力量主导。而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之后,行政力量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无缝结合,并对之进行规划、引导和推动,进而形成了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大旺的发展也因之大幅提速,产业明显向高端升级。这样的发展态势也成为“双转移”实践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一个生动演绎和模式。这或许正是省委书记短短两年多时间便5次视察大旺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