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能源清洁“烧”出绿色低碳电力
2010年10月18日 11:8 4306次浏览 来源: 科学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薄"。”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一语道破我国的基本国情。
情况的确不容乐观。众所周知,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但对能源的需求却不断增加。2007年,我国人均发电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3,未来缺口十分巨大。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如何获取更多的电力能源,就成为我国能源供应中的重中之重。
30多年来,岑可法及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煤炭、垃圾、生物质发电技术上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学研之路,使多元化能源清洁、高效地“燃烧”出了绿色电力。
煤炭发电——分级利用,多级联产
“以发电为主、分级利用、多级联产的自主技术,将是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摆脱国外技术垄断的重要出路。”岑可法强调。
据介绍,我国煤多油少,未来发电仍将以煤炭为主。因此,煤电的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能源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煤炭发电的概念中,燃烧是核心。其可分为直接燃烧和煤转化清洁燃料燃烧两个方向,超超临界煤燃烧技术和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无疑是目前这两个方向上的“宠儿”。
2007年11月,华能玉环电厂建成投产4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其热效率达到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而IGCC的核心理念则是把直接燃煤发电转变为气化发电,并与CCS(CO2捕集与封存)项目结合起来。2009年7月6日,我国首座IGCC由华能集团在天津开工建设。
岑可法表示,这两项技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IGCC发电技术既提高了煤炭利用效率,又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
然而,IGCC技术没有完全国产化,每千瓦需要上万元人民币;由于要实现CO2回收,其整体效率大为降低;并且IGCC电厂只能新建,不能解决现有电厂的节能减排。
“中国的煤质不容易实现百分之百气化。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在发电前把煤中易于裂解和气化的部分先提取出来,用做化工产品或油品,余下的半焦用来发电,剩下的灰渣则根据其成分提取高附加值产品,如V2O5、Al2O3、铀、镓等,或者制备水泥,实现零排放。”岑可法说。
据介绍,这项技术实现了煤的分级利用、多级联产,提升了煤炭的利用价值,达到了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另外,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将有可能用较低的代价来改造我国7亿千瓦的老火电厂。
目前,一台12MW的煤分级利用热电气焦油多联产装置已经在安徽淮南矿业集团进行示范,该装置每小时耗煤10吨,可产中热值煤气1000Nm3/h,加工燃料油的焦油1t/h,发电12MW,灰渣被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低。
“无论哪种技术,都值得尝试,看看谁更适合国情。总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高效煤炭发电技术,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岑可法表示。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