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能源清洁“烧”出绿色低碳电力

2010年10月18日 11:8 430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生物质发电——绿色低碳,多元补充
  “我国电力能源需求巨大,生物质能源可以再生,是人类未来获得电能的重要方向之一。”岑可法表示。
  记者了解到,生物质所含能量约为标煤的一半,1吨生物质大约发电1000千瓦时,同时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400mg/Nm3的国家标准。与此同时,生物质资源利用可实现CO2零排放。据测算,一台1.2万千瓦机组每年可实现减排CO2 7.6万吨。
  以我国第一家生物质发电厂——单县生物发电厂为例,截至2009年6月1日,该厂两年半累计发电5.3亿千瓦时,消耗秸秆71.3万吨,节约标准煤约20.2万吨,减少CO2排放约42万吨。
  同时,国家明确的政策支持也彻底解决了生物质电厂的盈利问题。今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将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统一调高到0.75元每千瓦时,反响强烈。
  “这些利好将推动生物质发电的快速发展,因此开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岑可法说。
  我国之前使用较多的进口设备采用炉排燃烧技术,炉膛温度高,可达1000℃以上,生物质所含的钾、钠等碱土金属在高温下容易造成锅炉沉积、结渣,阻碍传热、诱发高温腐蚀。
  而浙江大学研发的燃用生物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属于低温燃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该技术燃料适应性较强,符合我国生物质资源多样化的现状。
  据介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江苏宿迁生物质发电厂。稳定运行3年来,效果良好,并通过燃料收购为当地农民每年每户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
  而同样利用该技术投产的还有湖南理昂澧县生物质发电厂等,这些机组运行的稳定性、热效率均有了较大进步;今年3月份开工的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厂更是实现规划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的规模,位居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首位。
  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岑可法还是有些忧虑。
  他表示,政府需要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统筹规划。生物质燃料供应具有区域性,远距离输送生物质原料会使成本过高。因此决不能在同一地区重复建设生物质燃烧发电项目。
  “此外,生物质既是能源更是资源。我们正在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能源的分级、多元化利用,不仅实现节能,还将同时满足农村地区用电、生活用气、农业机械用油及肥料生产的需要。”岑可法最后强调。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