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受挫萨哈林 未阻中国油企入俄找油
2010年09月29日 8:35 5724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的机会
9月27日随着中俄两国首脑共同按下“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竣工按钮,中俄能源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俄方有资源,中方有市场,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优势,近20年来,中俄管道虽历经波折,但持续未断的根本正缘于此,面对巨大的市场,俄方能源企业绝不甘心拱手让人。
据了解,在确定中国支线走向的谈判中,俄方即坚持要求中方承诺,以俄石油为原料,在中国合资建立一座大型炼化企业,以便俄方能够享受到不断增长的中国能源市场的利益。
随着中俄东方石化项目落户天津,“这将把中俄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原中石油资源局局长李国玉说。
但李国玉、张抗等也都对俄油气开发项目的政策环境表示出担忧,“在近几年中,不论BP公司在秋明油田的遭遇还是萨哈林能源公司股权变更事件,都令外资对投资俄油气开发项目的盈利前景产生忧虑”。张抗说。
据了解,2007年俄政府宣称萨哈林能源公司对环境造成破坏,威胁要吊销公司开发许可证,然而当该公司控股股东由壳牌变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后,这项指控被取消了,俄政府也由此获得承诺,2010年后俄罗斯政府每年将从萨哈林油气开发项目上获得固定分红,并根据收益情况获得浮动分红。
“只要俄政府对境外投资者能够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中国油企在俄罗斯投资油气开发的优势要远远超过日本。”李国玉说:“过去日本总是用金元外交打压中国,但这已经不是中国油企的软肋了。”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