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自主新跨越 中国电力装机突破9亿千瓦
2010年09月21日 9:16 6670次浏览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同携手”——
同舟共济直面自主化过程中的惊涛骇浪
打破国际核电巨头的垄断,拥有自己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不论对于中国核电事业,还是对于装备制造业,都是令人欣喜的成就,但却来之不易。
“直接用外国人的东西,既省力又没风险。推广自主化,中广核集团却必须承担质量和工期上的风险。”郑东山谈起那一幕幕,仍是不胜唏嘘,“让人欣慰的是,国内企业都是好样的。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的建成投产,意味着我们携手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的确,对于核电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来说,为了中国核电的自主化,都抱定了同舟共济的决心。
“原来,我们的习惯是,只要把东西造出来就行了,然后接受检验,合格就过关,不合格的就修整。”东方电气高级工程师忻鹤令说,“可是,在核安全文化中,过程完美就意味着结果完美,这和我们过去只重视结果的制造思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核级设备精度极高,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造成整个工程的巨大延误。
自主化面对的远不止来自于质量的挑战,还有更多未知的风险。
2008年上半年正是岭澳核电站二期汽轮发电机设备制造的高峰期。然而意想不到的是, “5·12”汶川大地震灾难降临。而为岭澳核电站二期生产汽轮机的东汽正处在重灾区汉旺镇。
当时正在东汽工作的中广核设备采购与成套中心工作人员生丽华回忆起地震发生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当时,我走在东汽营销大楼2层的楼梯上,忽然地面剧烈抖动起来,地震了!我疯狂地冲到楼前的空地上。汉旺厂房塌了,一分厂塌了,叶片分厂塌了……一个又一个噩耗传来。”
地震过后仅仅3天,5月15日,工作小组就迅速锁定了在地震中受损的岭澳核电站二期设备清单,并逐项制定了应急预案。
同样,面对天灾,东汽人在擦干血迹和眼泪后,都挺直胸膛,投入到岭澳核电站二期的设备生产中。在东汽德阳分部,承担着核电汽缸、转子生产主要任务的主机二分厂在震后第七天恢复了生产。地震发生后仅25天,在东汽汉旺主机四分厂,又见机床旋转,又见削金如泥。
2008年6月20日,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汽轮机低压模块顺利发运,这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汶川地震后首次发运的大型设备。
历经磨练、共同努力使中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制造能力突飞猛进。
“大亚湾核电站工程造价近2000美元/千瓦,岭澳核电站一期降低到1800美元/千瓦,岭澳核电站二期降低到1550美元/千瓦,广东阳江核电站工程造价将降至1277美元/千瓦。”上官斌给记者算了笔账,设备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核电竞争力。
通过岭澳核电站二期等多个核电项目的工程建设,曾经蹒跚学步的中广核集团已成长为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双双全球第一的清洁能源企业,并已全面具备核电供应商和服务商的能力。更令人鼓舞的是,中广核集团已开始以自主品牌核电技术参与国际核电项目竞标,积极进军东南亚地区核电市场。
越过大亚湾那片天蓝的海,中广核人把目光投向了远方。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