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自主新跨越 中国电力装机突破9亿千瓦
2010年09月21日 9:16 6669次浏览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破垄断——
我国已成世界上不多的几个拥有整套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
走近东汽的制造车间,一根巨大的百万千瓦级核电转子映入眼帘,“我们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自主生产了首台国产化转子。”东方电气(600875,股吧)股份公司副总裁高峰很细心地介绍这个重达180吨的庞然大物,“作为半速汽轮机的核心部件,在每分钟1500转的高速、高温、高压工况下,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公差仅有0.015毫米。”
0.015毫米,一根头发丝的1/5—— 一个重达百吨的庞然大物加工精度要以头发丝来衡量,核电设备的制造难度可想而知。
但通过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的锤炼,特别是通过岭澳核电站二期的建设,我国在核电装备的制造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核电装备制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广核集团从一开始就积极引领国内相关企业参与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进程,带动相关制造企业技术升级。
“我们与国内57家核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成立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先后开展核电设备研发活动60余次,使得部分重要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缩短了8至10年。” 中广核工程公司设备成套部经理上官斌说。
“原来百万千瓦级的核电设备大型锻件都要从国外进口,曾经有一个锻件从日本运不过来,导致一群人眼巴巴干等。”谈起国产化,中国一重(601106,股吧)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恩清也非常自豪。“为了改变这种被外人'掐脖子’的局面,我们从2006年开始奋斗,如今已经攻克了大型铸锻件的自主研发难关,可以批量化生产核岛锻件,而且铸锻件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
在核电的批量化建设时代,在产业链的带动下,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站等三大动力集团及其所属企业为代表,包括中国一重、二重等在内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了核电产业整体竞争力,打破了国外垄断。
“我们的核电制造之路是从为外国公司打工开始的,但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重型设备制造全部国产化,拥有了世界先进的百万千瓦的核级设备批量制造能力。”说这句话时,东方电气股份公司总裁温枢刚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继法国、美国、俄罗斯后世界上不多的几个拥有整套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到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建成时,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设备国产化比率将达到近90%。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