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矿井留下“半截矿”能源紧缺全民浪费

2010年09月13日 9:11 412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大批矿井留下“半截子矿”
  据统计,2009年全国煤炭产量达29亿吨,而2005年为12亿吨,4年增长了17亿吨。数据显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旺盛的煤炭需求。目前我国在建的煤矿矿井多达7000多个,总产能至少达15亿吨。
  许多企业因自身矿井资源“枯竭”而转向新矿井建设。但这些老矿井的资源真的“枯竭”了吗?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的山西莒山煤矿主要生产无烟煤,属于稀缺化工煤种,市场价格每吨达800至1000元。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这座煤矿上报“资源耗尽”。但是煤矿归属山西兰花集团后的重新调查发现,矿井下剩余资源多达450万吨,几年来,兰花集团通过对这座矿井“刮锅底”式的复采已经采出优质无烟煤290万吨,价值10多亿元。
  山西一些煤炭专家说,在我国煤炭富集区,类似的“半截子矿”现象相当突出。在煤炭资源整合以前,山西许多中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只有15%左右,每采1吨煤要破坏和浪费近6吨资源,每年要破坏和浪费约20亿吨宝贵的煤炭资源。
  作为冶金行业的重要燃料,焦煤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山西虽然是优质焦煤的主产区,但多年来,焦化行业无序发展,大量优质焦煤资源因为开采方式落后被遗弃在井下。用于炼焦的焦煤由于利用精细化工程度不高,只被一次利用。甚至炼焦后产生的气能源焦炉煤气由于不能循环利用就被直接排空。
  炸楼现象频繁出现
  “爆破声中一楼除,总把旧楼换新楼”。近年来各地爆破的声音不绝于耳,被炸掉的楼房有民居也有酒店,有学校堂舍也有机关办公楼,有小楼房也有几十层的大厦,甚至有在建楼房也被夷为平地。“表面上看摧毁的只是房屋,其实损失的钢筋、水泥都是高耗能产品。”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反复拆旧建新、过度追求建筑面积,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能源。更可怕的是,这种浪费反倒变成了官员的政绩。
  近年来,一些地区过度追求城市规模,兴建大广场和奢华办公楼,直接导致能耗上升。一些城市规划粗放,功能设计不合理,居住区与工作区远离,既耗时间又耗能源。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的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却不惜斥资60多亿元建造“新城”。然而,历时10年花费上亿元建设的新城,如今仅留下一堆“烂尾楼”。
  “不浪费就不发展,要发展就不怕浪费”。记者发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持这样观点的干部不在少数。有专家分析,这种浪费是长期以来在“地大物博”的心态下形成的大手大脚习惯,而且与片面追求GDP增长和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密切相关。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问责制度和对能源利用率的考核,行政长官主观臆断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内蒙古清水河县建设新区,正是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所致,国内一些城市出现的“短命公路”也大多由此而生。种种决策失误导致的巨大能源浪费,却难以见诸各级政府的总结报告中,也无须承担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我国建筑年增量很大,但目前能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很少,新旧建筑加在一起也不过30%左右。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过多地着眼于建设速度和规模,能耗标准停留在照明、采暖、空调等浅层次,建筑自身能耗被忽略。“而由于缺乏对建筑生命周期的评估,频繁出现炸楼现象就不足为奇。”冯飞说。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