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南电对决中海油 爆发垄断进口气源之争
2010年09月09日 9:1 4170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深南电中报显示,在获得广东省政府补贴1.39亿元后,深南电今年上半年亏损额仍高达4.42亿元。
“目前每度电的液化天然气(LNG)成本已接近0.8元/立方米,可是上网电价仅0.745元/千瓦时,怎能不亏?”近日,有深南电人士对表示。
然而,记者了解到,气价偏高仅是亏损的表面原因,背后是中海油对气源的垄断,使得深南电等广东燃气电厂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价格更低的燃料。
目前,中海油是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简称大鹏公司)的控股股东。后者是当地唯一一家拥有进口资质、并已投入运营的进口LNG贸易商,控制着接收站、气化装置等进口LNG项目的关键装置,因此深南电自2006年起就一直依靠大鹏公司供给进口LNG。
近期,作为大鹏公司的股东,以深圳燃气为代表的广东当地企业多次想借大鹏公司渠道采购低价货源,以缓解地方燃气电厂成本压力,但均遭大股东中海油否决。
8月27日海关数据显示,7月进口LNG现货到岸价最高的仅10.6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深南电透露,同期中海油给予的价格却达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
探究深南电巨亏
深南电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时,旗下电力机组分布在中山、东莞和深圳三地。2009年以前这些机组主要使用的燃料是燃料油,然而由于环保的要求,深南电开始逐步改用天然气,“2009年两种燃料各半,今年上半年全改用了天然气”。
自2009年10月起大鹏公司的天然气即一路上涨,最近的售价已达4元/立方米左右,“5度电大约需要一立方米天然气,可上网电价才0.745元/度,即便刨除其他成本,仅燃料这块就是发得越多亏得越多”,上述深南电人士说。
大鹏公司是广东大鹏LNG项目的运营主体,由中海油主导整个公司的运营。其中中海油持股33%、BP持股30%、广东地方企业共同持股30%左右。
据上述深南电人士透露,2009年该公司从大鹏公司购入25万吨LNG,前三季度盈利接近1.5亿元,然而正是因为四季度大鹏公司大幅调高LNG售价,导致公司巨亏近8000万元,最终公司年报盈利仅剩7000万元。
“今年公司LNG采购量肯定会大大高于去年,因此亏损额势必高于去年。”他说。
在深能源一高层看来,价格高是因为中海油为解决自己的困难有意为之,在远东LNG市场上有远低于中海油报价的资源。
“目前远东市场现货价格在1.8-2.2元/立方米,只要愿意买,肯定能找到卖家”,他说,“作为用户,电厂等当然不愿意被动接受中海油的‘高价货’,从去年10月它们开始试图自己组织货源,但几次努力均被中海油挫败。”
据他介绍,在国内LNG进口需要满足几方面条件:首先采购商必须拥有LNG进口资质,而目前拥有这种资质的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其次采购商还需在沿海拥有LNG接收站、气化设备等设施,否则这些进口资源无法在大陆落地销售,目前在华南地区,已建成投入运营的LNG接收站只有大鹏公司旗下的广东大鹏LNG接收站。
“因此,2009年深圳燃气等广东地方企业筹划在大鹏公司董事会上提出议案,希望利用大鹏公司的富余设备自己组织货源,以满足电厂等企业正常的生产。”他说:“然而这个议案还没上董事会,就被中海油毙了”。
其后,香港电灯(天然气)有限公司等下游用户也试图提出类似的议案,也因为中海油的阻挠而“胎死腹中”。
对此,广东方面十分不满,“大鹏公司利润率很高,2008年销售额75亿元,利润达到7.69亿元;2009年销售额79亿元,利润9.69亿元,为什么不能照顾一下地方利益呢?”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