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南电对决中海油 爆发垄断进口气源之争
2010年09月09日 9:1 4171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中海油有苦衷?
有知情者透露,中海油报价之所以高,源于2009年10月它开始采购来自卡塔尔的“高价”天然气——这是一份不得不执行的合同。
2008年6月,中海油与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LNG购销协议。根据协议,自2009年10月开始,中海油每年将从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公司进口200万吨LNG。
“这份协议中LNG价格与国际油价挂钩,且对应的油价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因为协议签订时,国际油价正处在历史最高位附近,因此整个价格体系从开始就定得很高。”上述知情者称。
2009年10月,这份合同开始正式执行,一旦中海油违约,必须付给对方巨额违约金,然而当时目标市场浙江的LNG接收站尚未竣工,无奈之下中海油只能利用大鹏公司的富余LNG接收能力,先接收部分卡塔尔资源,并将这部分资源在广东当地消化。
“这就是中海油不允许其他大鹏公司股东组织资源的主要原因,”他说。
更不幸的是,中海油开始执行协议时,国际油价已从最高位的147美元/桶滑落至50美元/桶附近,远东LNG现货价已远低于中海油的采购价,这导致中海油将部分资源在广东消化的计划完全落空。
但对于价格过高导致下游企业巨亏、LNG销售不畅的说法,中海油并不认同。
“现在是市场经济,如果发电亏损,深南电等怎么会买。南海石化和广东横门燃机电厂也在使用这些资源,照样有利润。”一位中海油负责LNG业务的张先生反问道。
然而他未能提供包括LNG销售价格、南海石化等支撑自己观点的数据。
他指出,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迅猛,因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采购国际资源的压力很大。为了抢购国际资源,石油企业经常需要在资源、价格、采购时机等多方面进行抉择,不可能抄到“最低价”。
“现在都说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给予广东大鹏LNG项目的采购价低,但外界不知道,当时卡塔尔的报价比澳大利亚方面的报价更低,然而事后证明当时选择与澳方合作是正确的。卡塔尔资源的采购价格并不是有意为之,这个价格不能让中海油独自承担,之所以当时签这个协议,主要是为了启动浙江市场。”他说。
对于目前的困境,深圳福华德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兵等均认为除应尽快理顺能源价格体制外,更需打破石油央企对油气进口的垄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内能源市场的市场化机制形成”。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