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床科研基地待建 变“废矿”为“金矿”

2010年07月28日 10:7 62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11
  据姜建军介绍,由于矿产资源的特殊性,到目前为止,关于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发现历史、矿山开采以及选矿和冶炼到最后加工成各种工业用品等诸多环节,并不为多数人所了解。对于矿业的历史贡献和社会地位,矿业开发和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等存在很大的误区,对矿产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不强,对其不可再生性认识不够等。
  “建立一批金属矿科学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科研机构、矿山企业都应积极参与基地的建设。”姜建军说。
  开拓国土资源科技基础建设新领域
  矿床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科研人员投身野外一线,系统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为后人保护一批典型矿床的实物资料。但是,越来越多珍贵的地质现象或观察点都随着矿山的开采被破坏,不少大型矿山随着资源枯竭而逐渐进入关闭阶段。
  “一旦矿山关闭和掩埋,许多丰富的地质现象,甚至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殊现象将荡然无存。”姜建军表示,“我们迫切需要建立金属矿科学研究基地,在矿床闭坑之前,把重要的地质特征保护或客观地记录下来,便于后人参考研究。”
  目前,我国矿业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三矿业大国,但矿业文化发展严重滞后,已陷入重重危机。“广大地勘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劳动不为普通百姓所理解,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未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普遍认为矿业就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观念急需转变。”姜建军指出。
  面对当前严峻的矿业文化发展现况,相关分析人士认为,矿业文化应从重经济向经济文化并重转变;从重物质向物质与精神并重转变;从重科学轻人文向科学人文并重转变;从黑色矿业向绿色矿业转变;从矿业经济单向发展向循环经济转变等。
  虽然我国金属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主要以复杂多金属、低品位矿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矿山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局面,矿产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只有探明更多矿床,才能弥补矿产资源的快速消耗,而金属矿科学基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姜建军强调。
  过去10多年来,我国部署了一系列国家计划项目,例如,“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地质调查专项等,开展区域成矿规律、勘察技术方法以及新区的预测和勘察等工作。
  “开展大型矿床的立典研究和基地建设,既是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和推进进一步找矿勘察的需要,也是保护历史科学资料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需要。”姜建军强调。
  然而,从找矿到开矿都始终贯穿对矿床的不断探索认识。“在有代表性的重要矿山建立矿床科学基地平台,对促进矿床的探索和成矿理论及其勘察方法的创新等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指出。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