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床科研基地待建 变“废矿”为“金矿”

2010年07月28日 10:7 62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变“资源废矿”为“文化金矿”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公众综合素质的提高,矿业开发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从单纯采富矿、求效益,到全方位综合协调开采、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复垦的有机结合;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探明已有矿山的深部和外围资源,进而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及全球资源;越来越注重矿床基地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批矿山博物馆和标本陈列馆已建立,多家矿山已被批准为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我们需要逐步形成矿山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保留典型和代表性地质现象和矿段及系统矿石标本,建立科技博物馆,合理保存露天采场和部分地下开采坑道,并逐渐成为集科研—教学—旅游为一体的基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毛景文表示。
  过去25年,毛景文前往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大型矿山进行考察,例如法国圣太田地区、意大利Elba岛、英国康沃尔地区等的金属矿山,最终它们都自然成为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性科研基地。
  毛景文举例说:“波兰克拉科夫地区中生代盐矿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座矿山在开采完后,人们把它变成一个地下酒吧,经常举行大型活动,这让矿山文化得到了充分延续。”
  毛景文认为,从找矿——评价——开采——冶炼——产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是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在发达国家,无论大矿,还是小矿,一旦关闭,不仅环境得到了复垦,而且形成一系列矿山公园和研究基地,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毛景文说。
  据姜建军透露,2009年11月~12月,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结合国土资源部2009年度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按照增强科技基础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路,部署了“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和“地下水典型试验场科学观测与综合研究”两个项目。
  “这两个项目为国土资源行业野外基地建设打开了局面,开拓了国土资源科技基础建设的新领域,同时带动了相关地方的科技工作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热情。”姜建军指出。
  在毛景文看来,国土资源部启动“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专项,旨在引导我国矿山科研基地的建立和示范。“选择29个大型和具有代表性矿床开展矿山科研基地建设工作,项目总经费达3838万元,平均每个矿床研究经费100多万元。”
  据毛景文介绍,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建设矿产资源研究基地过程中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打造科研新平台;协助企业开展科研基地建设,提供科研基地建设过程所需要的有关科技支撑,最终协助企业申报科研基地。
  “矿山企业是建设和申报科研基地的主体,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关键,同时也希望有关企业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科研工作,结合进一步找矿勘察的重点工作,适度匹配研究经费,以达到科研基地的快速和成功构建。”毛景文补充说。
  建立金属矿科学基地的意义在当前矿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它存在的重要性。
  不过,“建立基地的意义我们认识得还不够完全,这需要更多的人长时间去理解和研究它的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直言。
  翟裕生认为,金属矿科学基地建设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基地搭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桥梁;同时,基地建设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当前和长远的发展计划,不断充实基地科普馆的内容。
  “基地一定要突出自主创新,经过长期积累,结合研究,争取提出若干个世界水平的矿产模型。”翟裕生提出期盼。
  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认为,国家要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基地建设必须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随着矿山资源枯竭,逐渐建立以矿山为主体的博物馆,形成科普基地,充实和提高矿业文化。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