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油价:今夏震荡偏强 年内难现大牛
2010年07月23日 8:50 403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纽约油价在经历了第二季的大起大落之后,下半年将何去何从,成为近期投资者关注焦点。分析师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在飓风季和夏季驾车需求旺季这两大周期性因素的支撑下,第三季油价有望在震荡中走强。但市场信心的恢复注定充满艰辛,各种考验可能引发避险多次升温,并且,随着各国退出危机政策,全球流动性收紧,市场投机炒作的影响力也将减弱。更重要的是,到了第四季,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奥巴马为争选票,很可能效仿往届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抑制油价。因此年内市场将一边整理,一边观望,虽不太可能单边上扬,若阶段性反弹也是意料之中。
5月份,欧洲主权债危机大面积爆发,纽约油价从18个月新高86.84美元/桶一路跌到68.75美元/桶,只用了50天时间。6月4日,随着危机的蔓延,因担忧威胁美国经济,原油再次跌破71美元/桶,创当季第二低点,但随后一路反弹,逼近80美元/桶关口。进入7月份,在令人失望的美国经济指标打压下,油价又创三周新低并形成跳空缺口,但始终坚守71美元/桶支撑位,这说明内在反弹要求已然变强,不过,短期看,油价即便上破80美元/桶,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一方面是欧佩克的限价意图浓厚,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油价更可能以偏强震荡为主,相较基本面因素,总体经济波动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再探底风险不足虑 需求稳中有升
全球宏观经济完全回暖尚有待时日,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驾马车之一,美国全球第一能源消耗大国的地位仍无法撼动,而其经济复苏的关键在就业。美国6月份非农就业人数今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但失业率略有所好转。而最新就业报告还显示,临时雇佣工的回升较为迅速,劳动市场有扩增态势,所得税法规定的雇员代扣代缴税款部分也明显增加,这有望成为美国就业和收入上升的先兆。
其他层面,较为重要的美国工业生产和房地产市场的确均现一定疲态。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月初公布的6月ISM非制造业活动指数为53.8,中断了维持三个月的55.4高位,但仍远高于50的临界点。房地产方面的数据也较为疲软,销售数据大幅下挫。5月新屋销售折年数为30万套,季比下降32.7%。但除房地产之外,美国重要经济指标的实际值连续波动其实都不太大,无法因此判断复苏的中断。无可否认,在服务业和房市没有出现新增长点的前提下,美国经济恐怕将在较长期内陷入疲软增长时期。但暂时的停滞并非意味着后退,这只能说明目前的经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并积蓄回暖动力。
况且,现在的情况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相似,当时经济也是刚刚摆脱严重衰退,所有数据几乎都黯然失色,但随后都保持了复苏势头。七十年代的经济扩张持续了近五年时间,八十年代的复苏也持续了近八年时间。至于楼市,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房地产业恶化,因此其复苏绝非能与其他行业同步实现的。尽管美国楼市的优惠刺激政策5月份已经逐渐退出,但复苏法案(ARRA)等经济刺激措施的效应都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充分显露,公共支出和基础建设等项目将逐步地对能源需求起到一定刺激作用。
正在崛起的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核心动力的另一驾马车,虽然在中美孰为第一能源消费国的问题上各方存有不同观点,但中国近些年的原油需求增长和潜力已经成为各国焦点。毫无疑问,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的阶段性乏力已经让原本就脆弱的市场感受到了太多无奈,正因如此,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中国的经济前景才愈发令人充满太多期待。
继7月15日中国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之后,摩根大通将今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由9%至9.3%下调为8.2%至8.5%,这主要是房地产回调所致。但对比近期无论是官方还是市场预期,有关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显然已经降温,更多投行的看法更加谨慎,巴克莱只是表示有可能下调目前的9%预期,野村等投行维持9%至10%的预期不变。7月21日,亚洲开发银行维持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不变为9.6%,而IMF最新报告的预测是10.5%。这些预期显然要高于温家宝总理年初就提出的8%增长目标,这说明仅从今年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依然相对稳定,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属于高增长,中国因素将继续推高全球原油需求。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上考虑,7月上旬以来,EIA、IEA和OPEC已经纷纷上调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按照EIA最新短期能源展望报告,受经济复苏推动,第三季原油市场需求将略高于供给。15日,OPEC报告维持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将增加95万桶的预估不变,预估全球日需求量为8,536万桶。2011年则料增加105万桶,至8,641万桶。而EIA也将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预估上调了6万桶至156万桶。
纵观油价从08年9月全面金融危机爆发迄今的走势,纽约原油从146.69美元/桶跌到09年2月的50.57美元/桶不过7个月时间,但反弹到今年4月的86.84美元/桶却足足用了14个月。这充分说明,由于原油和经济的密切相关性,在全球经济未实现强劲复苏之前,油价很难有更突出表现,且易受主权债突发事件的冲击。不过,正所谓“万事开头难”,通常经济复苏的初期都会遭遇一些阻力,随着欧美等国在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实现趋势性增长,能源需求的回升也会趋于稳定。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