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看太阳能电池制造业的近忧远虑
2010年06月30日 8:39 291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据新华社6月28日报道,南非世界杯,让很多人认识了“中国英利”----来自河北的一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然而,在享受足球盛宴的同时,包括英利在内的中国主要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正遭遇少有的“阴雨天”。
由于95%以上的产能出口,且过于倚重欧洲市场,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近几个月来连续受到多个利空因素干扰:欧洲债务危机、欧元急跌、欧洲削减太阳能补贴等。
这一连串不利因素表明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既有近忧,还有远虑。不过,善于应变的中国企业正在试图从成本和需求两端控制经营风险。
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以“中国速度”高速发展,全球占有率由2003年的1%飙升至2009年的30%,涌现出尚德、英利、天合光能等电池制造商。
二是过于依赖欧洲市场。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能约为240万千瓦,但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2万千瓦,95%的产能出口,其中欧洲是最重要的市场。
过去数年,欧洲一直是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心。2009年,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捷克的新增装机容量超过420万千瓦,占全球60%上。
从年初开始,希腊、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暴发债务危机,欧元汇率急转直下,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超过12%,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损失严重。
无锡尚德是世界第二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其产品68%出口欧洲。尚德在6月初的一份业绩报告中说,欧元汇率下跌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约2,450万美元,而且第二季度损失可能继续扩大。
里昂证券新能源分析师查尔斯?永特说,中国太阳能企业销售市场主要在欧洲,且多以欧元结算,因此欧元贬值造成的冲击比较明显。永特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属于预料之中,冲击相对较小。
不过永特认为,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主导地位,即便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下跌至1比1,中国企业仍比欧洲企业具有优势。
建银国际新能源分析师徐欣彤表示,欧元贬值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但更让人担心的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传统利用太阳能强国的经济前景。一旦政府减少对太阳能的补贴,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可能持续走软。
2010年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德国已数次宣布,拟从7月1日起把对太阳能并网电价的补贴削减15%-16%,引起市场强烈反应。西班牙也计划削减对电价补贴。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