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看太阳能电池制造业的近忧远虑

2010年06月30日 8:39 29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研究机构集邦科技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说,太阳能产业发展与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息息相关,而政府的补贴又受到全球经济状况影响,因此太阳能产业大环境是一个连动式的架构,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产业。
  报告认为,欧元汇率走势是影响下半年太阳能电池市场的最大变数,为减少欧元可能继续贬值引发的损失,不少电池制造商已改采用美元报价。
  徐欣彤表示,2008年前后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受尽多晶硅价格剧烈波动之苦,近一年多以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出现一个明显趋势,即不少企业积极寻求通过并购或战略合作,从上游到下游融合太阳能产业链,从而达到控制成本、保证需求的目的。
  最新的例子是港交所上市公司铂阳太阳能与民营电力企业汉能的战略合作。铂阳与汉能本月中旬在港宣布,汉能将斥资25.5亿美元从铂阳购买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并认购49亿多股的铂阳股票,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汉能高级副总裁代明芳说,汉能将在未来三年在广东、四川和黑龙江分别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三个生产基地,利用铂阳的设备生产薄膜电池,供应汉能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站。
  他说,三年后汉能的薄膜电池产能将超过200万千瓦,而目前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美国第一太阳能去年的产能约为100万千瓦。
  铂阳执行董事彭立斌认为,三年后中国太阳能发电的每度成本将接近0.8元,意味着中国太阳能发电将迎来爆炸式增长,并很快完成国家设定的、2020年太阳能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的目标。由此,还会大大降低电池制造企业过度依赖出口的风险。
  查尔斯?永特也认同每度成本0.8元的临界点说法。“若能达到0.8元,太阳能可以对最便宜的海上风电构成竞争。我们预计,要达到每度成本0.8元的目标,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必须比目前下降30%-35%,而这只能在2012年后才会实现。”他说。
  徐欣彤也认为,发电成本过高是阻碍中国太阳能发电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来降低电池价格,中国厂商仍然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实现。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