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推“合同能源管理” 千亿市场待开拓
2010年04月07日 8:53 4540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分成模式
据曹萍透露,2009年,太谷电力电能服务营收达3千多万,今年会在1个亿左右。
“今年春节我们基本没休息,使用我们电能服务的企业太多,光太仓一个县,一天就曾有五六个项目。今天我们又接到泰州20家左右企业的意向。而在2008年前,一个月都很难有一个订单。”
那么,太谷电力如何盈利?发改委称,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用能单位不仅不需要投入和承担风险,而且在合同期内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节能收益,合同实施结束后,则独享全部节能收益。
比如,2010年1月,A公司与太谷电力签订电能服务管理合约,其合约期限一般是三年,根据合约,太谷电力将为企业免费安装相关设备,使得A公司2011-2013年的电耗水平降至2009年的95%以下,太谷电力每年收取原电耗的3%作为管理费,三年后,用电企业可选择续约,则管理费降为1%。
太谷电力甚至专门买了一份保险,以保证使用太谷电力节能服务的用户的电耗水平比原来降5%,“实际上大多在7%以上,有的超过10%。”曹萍称。
不过,这仍是一个有待培育的市场。
据曹萍介绍,太谷电力之前一直做电力供应方的电能服务,客户主要是电网、电厂。在后来的实际运营中,其发现,中电力用户中,存在着巨大的电力管理市场。
电力成本,是制造企业仅次于原材料的成本,但这么重要的成本部门,之前却往往只有几名电工进行管理。在曹萍看来,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电力管理水平非常低,是一种被动管理,“电表转了多少就给多少钱,基本上不知道电力是可以管理的”。
有鉴于此,2000年,太谷电力已开始关注用户电能管理,并于2002年推出了第一代产品电能管理产品,但由于企业还没有电能管理的意识,因此,上述产品一直未能打开市场。
而目前的情况已经改变,曹萍称,在苏州,“过去是我们告诉企业‘你要管理’,现在是企业自己说‘我需要管理’。相信不久后,全国都会变成这样”。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