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推“合同能源管理” 千亿市场待开拓

2010年04月07日 8:53 45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千亿市场
  《意见》显示,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由2008年底的6.5万人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
  “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被发改委称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
  曹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苏州2008年整体用电量近900亿千瓦,其中工业用电700亿千瓦,占比近80%。按5%算,就有35亿千瓦的缩减空间,经济效益近40亿。
  而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全国发电量36506亿千瓦时。曹萍称,每年仅节省的电费就达2000亿,仅算给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费规模就超过1000亿。
  事实上,从合同能源管理收益的,不仅是节能服务公司,节能产品生产商也获益颇丰。本报记者采访曹萍时,她正在与两三家节能产品生产商接触。
  节能产品生产商、苏州威尔科技董事长缪福明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节能产品的推广,即节能产品的效用,“没法直观或者量化节能产品的作用”。
  因为企业用电不能实时监测,而企业每年的生产情况都会变,甚至每个月都有变化,有时企业使用节能产品后扩大了产能,总体用电量增加了,这使得企业怀疑节能产品的效用。而企业使用合同能源管理后,可以实时看到节能成效,节能产品一使用就能看出用电变化,“节能产品的销路一下就打开了”。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