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压力卷土重来 打响汇率“口水仗”

2010年03月31日 9:53 95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人民币已“紧盯”美元1年有余,但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并主动挑起汇率之争的“口水仗”,在近期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这一切,给人民币未来的走向平添了几个问号:人民币是维稳为主,抑或将开始其升值之路?

  1 “广场协议”之鉴
  人民币汇率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在今时今日,一方面,国际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美国和新兴市场均在危机后站稳脚跟,中国经济更是一枝独秀率先企稳回升;另一方面,人民币已“紧盯”美元1年有余,美国方面由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近期挑起了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口水仗”,而我国政府的强硬表态,也让市场对于人民币未来的走势更为关注。
  事实上,美国此次三番五次对人民币施压,让人不禁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当时,美国就曾经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于是1985年9月,美、日、联邦德国、法、英等五国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正是由于“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历史数据显示,1985年9月美元对日元汇率在250上下波动,而到了1987年,却一度高达1美元兑120日元。日元的快速升值引来大量国际资金的流入,在“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日本的股市和地价的增幅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幅,资本泡沫越堆越大。
  就当普通日本人由于日元升值而沉浸在对经济的乐观情绪中时,日本经济的快车却开始转向了。当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试图挽回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一切都为时已晚。紧缩政策引发了泡沫经济的崩盘,股价和地价短期内的暴跌则导致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而反观广场协议的始作俑者——美国,美元的不正常贬值却并没有促使美国出口的增长,贸易逆差依旧扩大。这时国际市场才意识到,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日元与马克升值对其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
  重温历史总让人唏嘘不已。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与现时中国所面临的情况颇有几分相似:都是美国外贸逆差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和逆差国,美国国内议员、学者游说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其中的不同处,广场协议之前的几年,日元曾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15.83%,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2.3%。
  日本人的教训,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国家本币的升值对调节贸易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强压一国货币是一种对彼此都没有好处的非理性选择。他更是义正词严地表态,汇率问题是一个国家主权内的问题,不应是两个国家之间讨论的问题,美国不应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