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子文专栏】筑梦有色(四)

2014年03月18日 9:1 231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筑梦有色

  以矿山为基础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起始,再行冶炼、加工的原材料工业。矿山是有色金属工业的基础。
  总公司直属生产企业151个,其中88个是矿山企业, 包括联合企业所属矿山在内,共有矿山127个,职工36万多人,占总公司直属单位职工的三分之一。有色矿山多处深山老林,90%是地下开采,条件艰苦,负担重,效益差。我在矿山工作30多年,深有体会。矿山是总公司内的弱势群体,但是,矿山不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就会陷入无米之炊。
  在总公司期间,我们用了很大精力去解决矿山问题,虽有一定成效,但远不圆满,我感到非常遗憾。
  当时矿山的强烈呼声是:国家对矿山增加拨款投资,提高矿工工资待遇,给矿产品提价,为单身矿工在农村的家属转到矿山落户(即“农转非”),对待业青年大招工等,这些要求直观上看是合情合理的,但完全属于计划经济的模式,不符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我在江西铜业公司工作期间,曾对澳大利亚矿山作过两次长达4个月比较深入的系统考察。到总公司后,又曾多次访问过西方的工厂矿山。对比起来,我认为我们的矿山有其深层次的矛盾,如果只迎合上述的呼声去办,只会使矿山饮鸩止渴,继续并加深恶性循环。
  1986年末,党组决定第二年夏天召开矿山工作会议。1987年1月、2月、3月和5月,我4次带队共用52天时间,到23个矿山和18个地质勘察队和勘探现场进行了考察。虽然是走马观花,很不深入,但从宏观上初步掌握了共性问题。当年7月,在杨家杖子矿务局召开了全国有色系统的矿山工作会议,会上统一了认识:认为矿山面临的严重问题,一是资源枯竭,品位下降,生产能力急剧减少,统配矿山70%进入中晚期;二是矿山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低,并且社会负担重,平均每3个职工担负1名离退休人员,每5个职工担负1名待业青年,盈利矿山只占37.5%,亏损矿山占39.1%,其余在盈亏线上挣扎;三是大量农民进入矿区乱采滥挖。
  会议明确指出,矿山建设的传统模式,是使矿山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一是产品单一;二是用工固定, 新工人一开始就捧上“铁饭碗”直包到老和过世,以及连家属的就业和子女的入学、就业都得管;三是保供包销,主要原材料和产品都由国家按指令性计划分配;四是自办社会,所有的辅助生产、学校、医院、公安等一应俱全;五是不负盈亏,盈利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补贴,大家都吃“大锅饭”。这一系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却挂着“社会主义”的招牌,30多年来这种国营矿山的模式,己经走到了死胡同,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工厂也大体如此,但矿山有资源开采的规模和寿命限制,又多孤立于城巿之外,所以问题就更加严重些,职工们是凭觉悟做贡献,或是由于各种政治口号和运动的驱动。
  我们要求矿山职工动员起来,努力探索办矿新模式,主要内容:一是人少效率高,多用农民轮换工;二是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三是对辅助生产、生活等设施,尽量利用社会上已有能力;四是实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但各矿山情况不同,应结合自身实际去办。会上,总公司宣布了8种不同的承包经营形式,新建矿山要坚决按新模式去办,并决定成立总公司多种经营中心,每年投入2000 万元,拿出1000万元,补助老矿山在外围和深部找矿等激励措施。
  4年之后的1991年9月,我们在云南的易门铜矿召开第二次矿山会议,之前我们做了与过去类似的调查研究。这次会议比上次有所进步,涌现了安庆、夹汫、锡铁山和水口山的康家湾等四种不同类型的新模式办矿典型。树立了华铜、牟定两矿多种经营的样板,使大家看到了希望。但多数矿山仍然困难,人们的思想观念难以改变,国家仍在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巿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政策,使我们认识到,有色金属工业和矿山的路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走。
  矿山问题直接牵涉到地质勘探,缺乏可靠的、足够的地质储量,就谈不到开发矿山。过去,我们总是宣传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不符合事实的。除几个小品种外,大宗的铝、铜、铅、锌,已发现和探得的储量都不多,且品质低下,开采条件不好。总公司拥有18个地质勘探局,共辖有134个地质勘探队,职工7.6万人,力量相当雄厚。但当时平均每年获得的新储量才19.1万吨,只相当统配矿山年消耗的五分之一,严重地入不敷出。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受我国的地理和成矿的地质条件所限;另一方面则是落后的体制因素。那时的地质勘探队伍,国家定性为事业单位,由国务院地质矿产部统一分配拨款,开始几年我们每年为3亿元左右,平均4000元/人每年,在吃饭和日常开销外,很少有资金去搞勘探,更难谈到更新设备和技术。此外,那时国家还有一个规定,勘探队只有建在县城邮路不到的地方,才能享受每人每天0.6~1.2元的野外补贴,这是个很大的诱惑,使所有勘探队都人为地以荒郊野外为基地,建成和矿山一样的小社会,生活条件比矿山更艰苦。以及所有勘探成果一律无偿地交给国家安排使用。那时我们的队伍真是好样的,无论严寒酷暑,常年奋斗在荒郊野外,仍然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有色矿产资源,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些政策很难充分调动勘探队伍的积极性。
  当时,在党组支持下,总公司地质勘探总局为了勘探队伍能集中力量做好本职工作,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从多方面筹集6亿多元资金,前后经历10年,把134个地质勘探队全部搬到了县城;二是除主业外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其中特别是发挥自身优势,在城市各种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承揽工程地质和水文工程等,他们的多种经营,在总公司内部是做得最早的、最好的。
  逐步地,矿山的“转产分流”提到了总公司的重要日程。据测算,除联合企业内的矿山让他们自行消化外,独立的88个矿山企业中,有56个必须陆续“转产分流”,他们或由于资源枯竭和不足开采10年的,或由于在深部开采中,品位下降太多,已无开采价值的。
  那时,国家虽提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但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更没有“破产”这一说。矿山关停后,人员往哪里去“并”,谁愿意来“并”?所以我们只能选择“转”。
  1992年7月28日,朱镕基副总理在他的办公室听取我们对矿山问题的汇报后,在书面报告上当面批准了我们的两项要求,一是国家每年安排矿山转产专项贷款2亿元,总公司再自筹1亿元。二是转产项目在建设中免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投产后的头三年及还贷期免收产品税、增值税和所得税,这个贷款和优惠政策从此一直延续到1998年总公司解散。
  当年9月,总公司在北京召开第三次矿山工作会议,专题安排矿山转产。要求有关矿山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针对市场需要选准项目。强调新项目要学习乡镇企业的机制去办,不能办成“二国营”。安排总公司所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一个单位帮助一个矿山,做技术扶贫。
  但在实施中困难甚多,从总公司到矿山,大家从思想认识到实际操作上,都有一个相当的适应过程。
  1994年7月,我们在辽宁华铜矿召开了第四次矿山工作会议,交流总结了一些矿山转产分流的好经验,阐述了有色矿山生产经营的有关规律,强调科学办矿,以及继续加强勘探找矿等问题。
  从1992年到1995年,有色矿山开工转产共70项,总投资8.4亿元,其中国家专项贷款5.28亿元。除在建的23项外,办得比较成功的27项,占57.14%,基本失败的8项,占17.14%,已建成尚待观察的12项,占25.72%。1992年,这些矿山共有在职职工17.86万人,离退休职工7.59万人,经转产分流,到1995年底,在职职工为15万人,离退休职工9.24万人。在15万在职职工中,干矿山的职工已减少到8万人,通过转产安排了 1万职工,利用原有存量资产安置了 2万职工,还有4万富余职工需要继续分流。
  从以上可以看到,总公司期间是重视矿山工作的,下了较大功夫,也有一定成效。但是,有色金属工业对国营地质勘探和矿业开发的改革尚处于探索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费子文,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亲历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崛起的六十年,他将以怎样的视觉筑梦有色?中国有色网发表费子文老先生撰文《筑梦有色》系列文章,中国有色金属报同步刊出。

       筑梦有色(一):从头说起
       筑梦有色(二):攀登有色工业第三高度
       筑梦有色(三):贯彻“三个优先”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