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职位需求冷热不均 人才求职避冷寻热

2009年01月19日 16:37 12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人才资讯

  “求职难,今年求职更难”是所有求职者和职场人士一直以来都感同身受的一个话题。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势虽然艰难,但并非没有机会,化工人才如何在危中寻“机”是求职成功的关键,英才网联职业指导专家对近两个月来化工行业的招聘职位需求做了分析,以期为求职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生产管理类职位严重紧缩,两月内下降比率达66.7%

    据英才网联旗下化工英才网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以来,生产管理类职位需求出现严重跳水,跌幅高达66.7%, 08年11月是此类职位下降最严重的时期,月末和月初相比招聘量下降了近3倍。如此高的下降比率,对于求职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化工英才网经理代科表示:“生产管理类职位出现大幅下滑与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化工企业多是基建、原料生产、外贸加工类企业,但是随着来势汹涌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企业对原材料需求逐渐减少,同时产品大多滞销,各类企业也不约而同地缩减产量,为了寻求自身的保值,企业不得不调整政策,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精减人员。”

    近两个月以来,招聘需求大量减少的还有国际贸易、橡胶行业和煤化工等方面的岗位。其主要原因也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具体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景气,直接导致外贸业受到影响,外贸工作人员必定为其所累;二是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不断下调,加之国家出于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在政策上对于煤化工产业的控制不断加强,煤化工在石油价格回归到80美元以后,就不再具有价格优势,所以一些相关职位必然受到影响。

    专家分析:受奥运经济拉动,化工行业在去年前三个季度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幅度,但受08年9月底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化工行业景气指数明显下降。化工英才网经理代科表示:“此番经济危机,导致国内众多企业暂停招聘,这是目前行业人才需求全线下滑的主要原因。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解冻,谁都无法预料,但可以预测的是,09年上半年的形势将依然严峻,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化工行业的冬天还将继续。”

    化工行业人才需求量的下滑为本来就难的就业市场又增加了一丝寒气。英才网联职业指导专家建议求职者,要在行业不景气中把握住热点,抓住就业难题中的软肋,见缝插针,及时转换求职思路和意向,随时关注行业信息,并了解寒冬中的热点职位,以便在求职过程中及时做出调整。

  贸易类职位首现小幅上涨,外贸转销内贸

    进入10月份以来,招聘需求一直疲软的外贸类职位,在近两个月内,首现小幅上涨态势,截至2009年1月中旬,相比去年11月初,外贸类职位的需求上涨了17.6%。此外,去年上半年,企业对化工机械的国际贸易型人才需求量很大,而现在企业对此类岗位几乎没有任何需求,但是销售岗位明显增多,并且偏重于内贸销售。

    近两个月来,招聘需求上涨的职位还有操作工,需求的增长比率高达22.8%,这在招聘需求全线下滑的情况下,可谓独领风骚。同时企业对于管道工程师的需求也有所上升,但是在需求上升的同时,企业也大多增加了除专业性以外的其他要求,如:现场施工管理的能力,以及英语要达到正常工程英语会话的水平等。一直处于热招之首的研发工程师,需求则较平稳,只是在去年12月中旬时略有小幅小升,而进入到2009年1月份,研发工程师的招聘量又有小幅回落,回落到12月初的水平。同时企业对化工工程技术翻译、技术服务工程师类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上升态势。

    职业指导专家分析:不管怎样的寒冬,都会有些许绿色,求职者在求职时应注意在冬天中寻找缕缕绿色。比如像本打算从事化工生产管理类工作的求职者,可以将求职意向转为生物制药或者销售类岗位,此类职位的招聘量相对来说较大,成功的机率也就大了许多。

    另外,对于应届毕业生,求职时也应注意求职技巧,虽然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一直是企业的首选,但近年来,企业也开始注重培养人才,例如一些技术类岗位人才,全国的技术人员比较少,企业外招的成本相对较高,而有经验的技术类人才的成本则更高,所以很多企业开始偏向于培养应届毕业生,尤其是一些拥有名校背景的高学历人才。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